用当代首饰语言表达全世界声音
文 陈泓雨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呼吸着空气、触摸着阳光、聆听着声音,感受着世间的一切,看似无形胜有形。而来自全球的当代艺术首饰的语言、韵律,它的意识形态有形或许无形,它拒绝接受各国的归属感,就要做它自己,或许流动或许固定。这是一种谁也猜不透的节奏,但却触动着每一位艺术家的心。
詹姆斯·埃尔金斯认为,艺术的“形态”出现在各种书籍中,包括“艺术故事的情节或轮廓”。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要摒弃那些试图将艺术都塑造成令人满意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艺术史的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正如埃尔金斯所说,“我们将‘巴洛克’和‘古典’等术语应用于西方艺术,我们不能用中国或印度的概念和历史来定义欧洲艺术。”所以,我们对于欧洲的艺术提取概念始终是:西方艺术如何从古老的符号发展到高度自然主义的风格,然后是现代艺术家如何背离自然主义并对虚拟世界持怀疑态度。
沿着西方艺术史脉络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在数学、哲学上进行了广泛研究;黑暗的中世纪几乎丧失了一切;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又对经典进行再次挖掘和再现; 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奢华;艺术逆转,重新追寻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一言以蔽之,种种脉络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在发挥作用——西方艺术史在追求自然主义方面一直都是从一而终的。自然主义俨然就是西方艺术的主流故事。
那么,西方艺术史是否也提出了当代首饰史的主流故事?
在比较了众多当代首饰的历史记录之后,我想说答案是肯定的。
彼得·多默(Peter Dormer)和拉尔夫·特纳(Ralph Turner)在“新珠宝:趋势+传统”(The New Jewelry:Trends + Traditions )(1985年出版)一书中写到:在德国,当代首饰设计师克劳斯·布利(Claus Bury)运用丙烯等综合性的材料,表现出首饰的批判性和概念化;而在荷兰,巴克(Gijs Bakker)不仅运用铝材等综合材料,还与当时政治文化结合起来,鼓励当代首饰设计师支持民主。
到了20世纪70年代,荷兰和英国的设计师之间交流更加频繁,主要因为苏珊娜·赫伦(Susanna Heron)和卡罗琳·布罗德海德(Caroline Broadhead)等人设计的“可穿戴性设备”当代首饰广受欢迎。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设计中摒弃陈辞滥调,以激发设计师的兴奋点,做出任何性别都可以穿戴的首饰,让首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与人体形成协调互补。
而美国的当代首饰,与英国有很大的差异性。在美国,更多的当代首饰是把首饰做成迷你雕塑,而不是必须佩戴的可穿戴性首饰。因为美国的首饰开始于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他是“珠宝作为雕塑”思想流派的典范,还有玛格丽特·德帕塔(Margaret dePatta)也是如此。美国当代首饰中的身体雕塑是美国当代首饰的重要标志。与美国相似,意大利的首饰设计师也是雕塑家,巧妙地将首饰和雕塑结合起来。所以,美国和意大利的首饰有很明显的当代首饰特点:它们与西方艺术史有关,追求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但是没有欧洲其他地方运用首饰语境时那么激进。
世界上最好的当代首饰始终是雄心勃勃的、充满智慧和历史意识的,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追捧。这样的雄心勃勃可以是一种全球化的随心所欲,也可以是去领土化的方式存在。这样的设计语境“雄心勃勃”,其实更多地体现出我们能够接受当代首饰的意识形态。这样的雄心勃勃或许是批判的,或许是扭曲的,高亢的,而我们却能接受这样思想的重塑。这就是当代首饰的自信之处。
我常常在思考当代首饰设计语境的时候,到底有哪些语境会影响到我们?个人而言,我觉得有三个人的设计已经影响到我。乔治·卡斯塔农(Jorge Castanon)来自阿根廷,他在墨西哥城举办展览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拯救那些正在被遗忘的物品和材料,然后会附加一个小故事。”他在2000年以前的诸多作品中,经常会运用动人的小故事和一些废弃的建筑材料来制作。新西兰当代首饰设计师阿雷塔·威尔克森(Areta Wilkinson)在其作品中,使得当代首饰不再是一个装饰人的物件,它变成了一种描绘人思维的装置,能够表现出人们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识的本质。还有一位当代首饰设计师,他来自于澳大利亚,他叫罗珊娜·巴特利(Roseanne Bartley)。他用人体制作首饰,其实更像一种行为艺术,比如说在加泰罗尼亚的公共场合,他让大家手拉手牵起来,摆成了一个花环的项链形状。
听了全球诸多当代首饰作品的声音,其实这些设计师门都在表达同一个观点:勿忘初心。(责编:刘丽丽)
相关阅读
如何培育新时代黄金珠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市场的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客观规律,也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宏观要素问题的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难,市场竞争逻辑的颠覆,人力资源的缺乏,使传统的黄金珠宝企业,感受到了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有温度的佩戴物——情感与当代首饰
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将某些石头、珍贵的动物骨头作为驱病、辟邪、召唤好运的象征性物件进行佩戴。这些佩戴物可以使人们感到安心、愉悦和快乐。可以说,首饰自古以来就拥有附加属性。
珠宝零售新解:人连接人
众所周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珠宝首饰市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产品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
顶级珠宝商有多值钱
在珠宝饰品销售中,最典型的话术是宣称每块宝石都是独一无二的,买家看重的是和那件宝石饰品的缘分。而现在,这种购买的缘分降临到了珠宝饰品商的头上。
新黄金时代,珠宝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今年的印度节日季金饰需求有什么不同
写在12月:致敬这珠宝的最美好时代
写一封给大自然的情书 ——四季与当代珠宝首饰艺术
陈道富:黄金的金融属性需再认识再开发
要想看懂黄金,没有百年视野是看不懂的,黄金有千年传统。当前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央和国务院对当前态势最顶层的判断,怎么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黄金市场在今年投资品市场中是一道比较亮丽的风景线,目前黄金在金融市场中表现出怎样的态势?
全球降息潮:增持黄金成为资管重要选项
今年以来,美联储时隔11年重启降息,从上年四次加息到今年8至10月连续三次降息,美联储在降息通道上狂奔,与此同时,全球很多国家也纷纷降息。降息潮遇见负利率,让黄金等全球资产价格面临重估,黄金及资产配置成为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