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析木玉(下篇) 我与析木玉的不解之缘

2017-11-14


资料整理 / 本刊记者 蒋子清


千璞滙析木玉作品:2016年 玉华奖·金奖--矛


析木玉以“绿”闻名,业内名为“析木绿”。从类似春日新芽的黄绿色到如松柏的苍绿色,析木玉的绿色多达百余种,或清淡、或浓烈、或雅致、或古朴,给人多样的审美感受。经过亿万年的自然演化,又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才得见析木玉的一抹秀色。如此珍稀无匹的绿色,即便春风十里也终不如。


千璞滙析木玉作品:暗香疏影

作者:中国玉雕大师吴灶发


吴灶发

 

吴灶发,生于1977年,祖籍江西婺源。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1995年赴上海学习玉雕,师从上海玉雕厂高级技师郞力军。2004年创立个人工作室“尚凡玉艺”。吴灶发的创作风格个性鲜明,他依托于深厚扎实的雕刻造型功底,擅长创作兼具强烈立体感和鲜活生命力的花鸟鱼虫题材,其作品构图灵活,布局合理,造型生动、优美,主次对比鲜明。

 

自小在山林间长大的吴灶发,看惯了青山绿水,听惯了鸟啼蝉鸣,对自然便有了几分难舍的依恋。因为此,他钟爱近自然的花鸟题材。也因为此,他看到绿色的析木玉便想起了故乡的满山绿意,生出了一见如故的亲切感。


吴灶发对析木玉的第一印象是素净,他觉得这种素净感很适合表现花鸟。因为析木玉的色彩如草木青翠,在设计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竹子、荷花、兰草这类文雅的题材。不同于和田籽料红皮白肉式的锦绣繁华,析木玉的气质清秀、素净,所以吴灶发选择了与雕刻籽料完全不同的创作思路。


千璞滙析木玉作品:祝福

作者:中国玉雕大师侯晓锋

侯晓峰

 

侯晓锋,生于1972年,河南省镇平人,现定居苏州。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师”称号。1995年于苏州开始学习玉石雕刻及设计,2002年创办“苏州一户侯玉雕工作室”。侯晓锋的作品个人风格明显,精巧的设计中还带有粗犷阳刚的味道。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仕女、童子、观音、关公、弥勒、达摩、钟馗等他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可亲。尤以善雕弥勒佛闻名,人称“弥勒侯”。

 

单论色彩,有人会拿析木玉跟俄罗斯碧玉比较。在侯晓锋看来,俄罗斯碧玉整体色彩偏差大,虽然不乏正绿的料,但很多偏灰、偏白。而析木玉色彩则比较统一,从黄到绿的变化,给人自然生动之感。此外,析木玉形成年代久远,料性十分稳定,色彩不会发生改变。


析木玉色彩纯净,玉质细腻,自有一股凛凛“清气”,这正是侯晓锋最为欣赏的特质。因为气清,所以无须繁工,便显出弥勒笑颜天真澄澈,让人如得见朗朗青空,极富艺术感染力。


千璞滙析木玉作品:连年有余香插作者:中国玉雕大师赵琦

赵琦

 

赵琦,生于1967 年,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1986年开始从事玉雕创作,师承李博生,姜文斌大师。入行至今创作的玉雕作品多达三千余件,先后获得第四届青年创作设计大赛一等奖、“天工奖”最佳创意奖及“首届工艺美术展”金奖和“珍品奖”等奖项。赵琦兼收并蓄南北方琢玉技巧,作品既有典型的北方山子,也有南方玉雕风格的精细小件,多以手把件、山子雕和巧雕为主。

 

初见析木玉时,即便未经雕琢的玉料看起来不太起眼,赵琦还是敏锐地感觉到析木玉的天然秀色。和色彩相近的玉料相比较,析木玉的颜色不像岫玉过于轻透而显得单薄,也不像青海青玉墨色过重。析木玉的色彩素净清雅,初看平淡,久视却让人心生宁静。除了拥有“美色”,析木玉也有“良才”。单是看切开的玉料,赵琦就从细润的切痕中发现了玉料的油润感十足,上手细细感受,细腻如凝脂。


单从创作角度而言,赵琦认为析木玉料性稳定,有很强的表现力。无论是做手把件、挂件这类小件,抑或做摆件等大器,析木玉都能完美地呈现出工艺效果。




千璞滙析木玉作品:龙马精神

作者:相阳

相阳

 

相阳,自由艺术工作者,千璞汇玉雕设计师。1984年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6岁跟从名师学画,2001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2006跟从雕塑大师李象群学习雕塑,于200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并开始研究中国传统雕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各项艺术展。相阳擅长人物、动物、抽象等题材的雕刻。其作品技法独特、风格鲜明、时代气息浓厚,追求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玉雕秉承的创作理念不同,呈现的作品也各有千秋。相阳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玉雕工艺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他希望引入一些西方的艺术理念、技法,与现代雕塑相结合,创作全新的玉雕形象。在相阳看来,析木玉不仅料性刚柔并济,其美学特质更是让见者惊艳。而这正于相阳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使用析木玉创作能够完美的结合现代与传统元素,创作也更加得心应手、行云流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