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金象嵌:破土归来,再拾辉煌 ——访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雕金专业教授前田宏智
文/本刊记者 蒋子清
银四分一镶嵌花器
日前,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雕金专业教授前田宏智应邀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日本传统金工象嵌”的学术讲座。这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场面火爆。作为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培计划”第八、九期非遗研修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田宏智教授从介绍日本传统金工象嵌技法开始,通过论述日本传统象嵌技艺对中国传统金银错工艺借鉴和发展,结合本人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工艺过程,为到场观众展现了中日文化交流融合的价值和魅力。
赤铜银镶嵌花器
前田宏智,毕业于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是日本金属艺术领域,特别是雕金象嵌领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现代性思考,实现了对传统金属工艺表现的当代变奏。
在日前的一个下午,记者采访了前田宏智教授。虽然语言交流略有障碍,但前田宏智教授洋溢的笑容与真诚的语气,让此次采访在寒冷的冬日下暖意融融。
金泫彩泾打出象嵌花器(部分)
“象嵌?不是镶嵌吗?”这可谓此次采访的开场白,相信很多人也对此持疑惑态度。事实上,此“象嵌”确非彼“镶嵌”。据了解,“象嵌”是一种工艺制作技法,“象”是指模仿,“嵌”是指嵌入。象嵌本来的意思是在一种材料中嵌入另一种材料,有金属象嵌、木工象嵌、陶象嵌等。
前田宏智表示,如若追本溯源,日本的金属象嵌工艺源自于中国传统的金银错工艺,这项技艺在传入日本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日本产生了别样的技艺与风格。“日本当代的金属工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创新技术值得鼓励与发展,传统工艺更值得传承与铭记。”他相信,中国的技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会产生更多适于当今时代的作品。
Q&A
Q:据了解,您是应清华大学“非遗”培训计划的邀请前来讲座的,就日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您有什么看法?在日本的大学是否也有类似的针对社会上的传统工匠在高等学府进行培训的方式?
A:日本非常重视文物保护,通过依法对各种有形文化财产(如建筑、绘画、雕刻等)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或“国宝”严加保护,而对无形文化财产(如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以及各类民俗文化尤其注重保护,每年由国家认定的“人间国宝”备受珍重。
可以说,日本的传统工艺基本都是从古时候一直延续下来的。到江户时代,这些传统工艺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一段时间的闭关锁国后,日本实行开国政策后,积极对外交流,这些传统工艺出现了较大的市场需求量。一段时间的繁荣后,为留下这些传统工艺的存在痕迹,东京艺术大学等一批学院建立起学术体系,把金工、漆器、陶瓷等工艺纳入进来,认真研究各种传统工艺、技法,并对外公开教学,以期代代传承。在这之前,这些传统的工艺都是掌握在一个个匠人手中多为师徒或家族相传。
就东京艺术大学做非遗教学来说,最初的课程基本都是固定的形式,选用固定的形状、材质,通过不断地复制来记住这门手艺,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的需求与审美已大不相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学上也出现了变化。除了教给学员们传统的形制、工具使用方法,学院还更多地注重让大家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旨在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时代需求和审美,做出更符合时代潮流、现代艺术、遵从内心的作品,展现个人色彩、自由之魂。
希望以后对非遗的保护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摆正传统工艺在历史上的位置,再看未来应该怎样发展。
Q:您认为如何才能将传统的技法用现代的表现形式传递出具有时代感的造型呢?
A:作品融入现代感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很多中国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作品太陈旧、太传统,没有什么人气。但在我看来,很多手艺人、艺术家做的作品都很有时代感,我们要学会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新意。光是不断重复做一件东西,久而久之自然乏味。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我们要学会不断融入新想法、新工艺,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潮流风云变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要用现代的方式来做作品。确实,研究技艺、完整精密地复制古时候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保护意义,但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绝非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然的呈现。
很多人总是很难把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度,又想突出创新,又怕失去传承的意义。
我认为,传承首先是要将工艺、技术精准地掌握,再此基础上再添加创新的东西。光传承技法,没有太多意义,就像仅仅只学习某个老师的做法和流派的做法,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话,做出来的东西只是技法的延伸,并没有艺术和文化的价值。我们要了解象嵌工艺在整个金属工艺里面处于什么位置,怎样去表现它,相较于单纯学习技法,如何用象嵌来表现自己更为重要。
但就目前来看,像工具、温度等工艺要素并没有标准化规定,所以很难界定这些传统工艺的传承性,这还需要依靠匠人们积极共享信息,与学院共同来完成传统工艺标准体系的制定。
Q:雕金象嵌技法与中国传统金银错技法有借鉴,但却传达出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更加具有现代感,您能给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技法吗?
A:从历史上看,中国金银错工艺发展巅峰在汉代,那时候的日本还处于古坟时代,直到室町时代,遣唐使从中国带回一些技法,这也可谓雕金象嵌最早的灵感源头。进入武士社会之后,两国的交流不再频繁,工艺也各自发展、自成体系。近几年来,中日才恢复工艺技法的交流,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技法的交流,还能促使金工技艺进一步融合,为各自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虽然追本溯源,雕金象嵌技法是来源于中国汉代传统金银错技法,但从现代的表现形式和做法来说,几乎完全不同,其发展的形态与风格也与金银错技法大不相同。
从金工的角度来讲,象嵌技法始于皇帝、贵族、武士对武器和装饰的需要,比如剑柄、马镫需要装饰,就会以线象嵌之类的方式在铁胎上象嵌银。在日本正仓院,保存着目前日本最多的文化财产,从那里的收藏品来看,从古时候传到现在的象嵌的工艺品并不是太多,更多的是浮雕、铸造或者雕金作品,象嵌技法并非主流文化。
在幕府时代,武士阶层庞大,他们所需要的武器、盔甲装饰上大多使用雕金象嵌。同时,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城堡中的大梁和柱子用的衔接处都选用了雕金象嵌。随着江户时代到来,地方势力割据开始,地方封闭性加强,地方工艺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像是前田藩和加贺藩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嵌风格,各个地方技艺风格各异。后来,商人势力开始崛起,供富裕商人使用的烟盒、皮带扣等小物件上的装饰需求,推动了雕金象嵌的加速发展。
具体来说,日本的象嵌与中国不断变化形制的镶嵌不太一样,日本的雕金象嵌更多的是不断地把一件作品做得更精致。拿一个形制作比喻,就像今天为它加点装饰,明天在某个细节上做得更精致,同样的一件东西不断去把它精细化的过程,而不是创造很多新的东西。
相关阅读
如何培育新时代黄金珠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市场的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客观规律,也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宏观要素问题的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难,市场竞争逻辑的颠覆,人力资源的缺乏,使传统的黄金珠宝企业,感受到了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有温度的佩戴物——情感与当代首饰
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将某些石头、珍贵的动物骨头作为驱病、辟邪、召唤好运的象征性物件进行佩戴。这些佩戴物可以使人们感到安心、愉悦和快乐。可以说,首饰自古以来就拥有附加属性。
珠宝零售新解:人连接人
众所周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珠宝首饰市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产品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
顶级珠宝商有多值钱
在珠宝饰品销售中,最典型的话术是宣称每块宝石都是独一无二的,买家看重的是和那件宝石饰品的缘分。而现在,这种购买的缘分降临到了珠宝饰品商的头上。
新黄金时代,珠宝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今年的印度节日季金饰需求有什么不同
写在12月:致敬这珠宝的最美好时代
写一封给大自然的情书 ——四季与当代珠宝首饰艺术
陈道富:黄金的金融属性需再认识再开发
要想看懂黄金,没有百年视野是看不懂的,黄金有千年传统。当前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央和国务院对当前态势最顶层的判断,怎么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黄金市场在今年投资品市场中是一道比较亮丽的风景线,目前黄金在金融市场中表现出怎样的态势?
全球降息潮:增持黄金成为资管重要选项
今年以来,美联储时隔11年重启降息,从上年四次加息到今年8至10月连续三次降息,美联储在降息通道上狂奔,与此同时,全球很多国家也纷纷降息。降息潮遇见负利率,让黄金等全球资产价格面临重估,黄金及资产配置成为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