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宸:对黄金珠宝品牌“无感”之后

2019-08-19

本刊实习记者 蒋宸







黄金珠宝行业在服务方面有明显的“短板”:有的销售柜员看顾客不是诚心来买首饰的,只是来看看,那他的态度就会非常冷淡。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妥的,柜员应该有传播自家企业文化的意识感,即不论顾客是否诚心购买抑或观赏作罢,都应该展现本身最有吸引力的一面。


要说我对国内黄金珠宝无感,似乎太过绝对。但是,对于国内黄金珠宝在品牌、产品、设计、营销等方面,我还是想说一些个人的看法。


品牌:传统黄金珠宝品牌从上一辈(指的是“80后”“70后”,消费能力较高的那一批人)传承下来的可能只有“信誉”二字,品牌的区别度不够高。这是相对而言的,和电子产品的品牌比如苹果、三星、华为相比,传统黄金珠宝品牌似乎都是一个样子。

产品:过于夸张的金银饰品自然不得人心,老土感油然而生,而小件珠宝首饰反而得人心,这大概就是观念的改变吧。


设计:什么样的产品设计能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好看应该排在第一位,各有各的品位,就是不能过于老土。但是,黄金手镯让我戴的话,我是肯定不戴的。


营销:黄金珠宝的各种广告力度以及视野出现率似乎都很低。比如在微博上,到处可见各种化妆品、包包广告,但是黄金珠宝类的广告内容极少。在线下实体店,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服务决定着销售。通过走访诸多线下黄金珠宝实体店,我发现,服务态度好的商家更容易吸引顾客,而服务态度一般的商家,就不太容易吸引顾客。


黄金珠宝行业在服务方面有明显的“短板”:有的销售柜员看顾客不是诚心来买首饰的,只是来看看,那他的态度就会非常冷淡。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妥的,柜员应该有传播自家企业文化的意识感,即不论顾客是否诚心购买抑或观赏作罢,都应该展现本身最有吸引力的一面。在这一方面,可以看到,很多黄金珠宝销售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有“短板”。


黄金珠宝品牌确实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要怎么变?这是全行业应该为之深刻反思和总结的大事。就我来看,黄金珠宝品牌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细节方面首先进行改变:


第一,品牌文化底蕴的普及性宣传;


第二,黄金珠宝可以与其他行业合作,跨界共赢,如智能珠宝;


第三,向服务型定制转变。赋予黄金珠宝产品个性化的特点,而不是大师级别的设计、老套的传统形式等,比如DIY定制珠宝给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的一群人提供了珠宝特殊的含义与仪式感,更受他们的欢迎。(责编:刘丽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