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要以高水平审美将国潮文化传递下去

2019-12-18

文/本刊实习记者 金桐


从故宫淘宝的爆款文创产品“故宫口红”到文化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故宫博物院掀起了一股带有“传统文化复兴”意味的“国潮”风,并在近两年来带动了各行各业对中国元素的推崇。2018年底,中国黄金开始关注文创相关首饰,陆续有合作供应商将故宫文创产品带入到中金珠宝的产品体系中。相对于普货产品,虽然带有附加值的文创产品价格较高,但工艺精致、包装独特以及故宫IP的加持,还是让国潮文创类首饰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2019年开始,中国黄金将国潮产品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目前正尝试颐和园、天坛等具备有文化底蕴的创意。




“我们以销售黄金类产品为主。把彩色宝石、钻石做到国潮风其实是挺困难的,而黄金的属性就注定了如果想要文化附加值注入,最容易靠近的就是国潮。”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及交易风控部副总经理王莎莎说。




2019年,中国黄金推出了承福金系列古法金产品,取“承接福运、传承福气”的寓意,在款式上融合了诸如葫芦、花生、如意、龙凤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在工艺上确保品质,产品包装、店面形象都体现了国潮沉稳的风格。




当所有品牌都在追赶国潮的时候,如何在同行业里脱颖而出,首先在于品牌自身对于国潮的定义。王莎莎说,“国潮并不意味着老气,我们要做的是用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底气去和年轻人交流。”大胆使用撞色以及祥云、仙鹤等意象的堆砌正是国潮年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这需要把握一个度。首饰最根本的需求是美观,与众不同之外还要好看。”既要表现品牌的国潮理念、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又要让年轻消费者认可和欣赏到国潮产品的美。


珠宝行业加工圈就是水贝,大的供应商永远都是固定的那几个,产品款式的设计大同小异,同质化非常严重。再加上当下知识产权体系并不健全,细节上稍作改动就很难做到对版权的保护。关于中国黄金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国潮品牌,王莎莎提出了两点发展策略。


首先,在保证工艺水平的基础上添加专属印记。中国黄金为承福金项目产品设计了“中国黄金·承福纹样”,并已完成著作权的申请。该纹样以福字为设计载体进行变形,将黄金为民的央企形象和福多财旺的美好祝福赋予其中。每一件承福金古法首饰产品都经过了标准化处理,手镯、戒指内壁、吊坠顶珠、珠串三通均会雕刻承福纹样,确保产品专利具有唯一性。


其次,中国黄金将重点放在产品上市后的营销推广上,由专业的平面设计师、摄影师进行海报、宣传视频的制作,质量高于同行业水平,清晰地介绍和展示了承福金系列产品的制作工艺、产品标准、设计理念,在报纸、杂志、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投放,让不同渠道的潜在消费者都能了解到承福金系列古法黄金产品。


“黄金不可能一直做普货。近些年,从3D硬金、5D黄金、5G黄金到古法黄金,工艺一直在提升,但款式的突破遇到了瓶颈。款式的变化需要设计初衷,这个设计说明就是文化。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只能是注入文化。有文化就会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


社会大环境都在强调文化自信,王莎莎表示,未来至少三年到五年,国潮风依旧会是行业发展的主题。


“社会对国潮是存在误区的,很多人认为把所有中国元素堆在一起就是国潮。但是国潮是有标准的,有审美标准和文化标准。”当国潮的概念在全行业流行起来,跟风的多了,真正把国潮做好的却很少,大量的所谓“国潮”其实只是简单的模仿和盲目的复制,随手拿来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或文字,毫无加工和再创作。做好国潮产品,最重要的是要理解透彻国潮的概念和文化的理念,提升文化修养以及审美水平,用传承和创新为产品注入生命力。“央企的背景给了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我们也会尽全力把国潮做透,让它持续下去。”王莎莎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