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加速全球黄金市场格局重构

2017-06-06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交易中心

赵海啸


■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带一路”沿线黄金大市场的形成,将促进区域黄金贸易和交易的发展;

■上海和伦敦、纽约并立,成为全球黄金市场格局的第三极,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

■人民币国际化、“上海金”定价权是全球黄金市场格局重构的关键。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黄金市场“西金东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全球黄金市场仍以伦敦和纽约为中心,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逐渐成为全球黄金消费中心,“一带一路”沿线黄金大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伦敦、纽约

现仍为全球黄金市场中心


当前,伦敦和纽约的黄金市场,不仅交易规模领先,还掌控着全球黄金市场定价权。


伦敦金银市场(LBMA)作为全球黄金现货交易中心,是全球实物黄金流通的枢纽,其现货价格是全球大量场外远期交易的价格基准,2015年交易量达14.37万吨(2016年《中国黄金年鉴》数据,下同)。


纽约商业交易所(COMEX)是全球领先的黄金期货交易和定价中心,交易量达13.04万吨。


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分别为2.53万吨、1.7万吨,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和东京商品交易所均不及万吨,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仅有340吨,与伦敦和纽约市场差距甚远。


上海正在挑战伦敦、

纽约全球黄金市场的中心地位


伦敦和纽约黄金市场地位的确立与其对黄金产业的掌控密不可分。


从企业层面看,2015年全球前七大产金企业都是英美文化圈中的发达国家企业,前4位年产金量都超过百吨,最大的巴里克黄金产金量达190.3吨。相比之下,第八的乌兹别克国家矿业公司产金量为61.5吨,第九的俄罗斯极地黄金公司为54.8吨,中国最大黄金企业中国黄金集团为41.5吨,排名第12,规模差距明显。


从金融层面看,欧美的大银行在全球黄金融资、清算、投资交易等方面仍占有优势地位,构成了全球黄金交易的核心圈子。


中国黄金产业虽有较高发展水平,但企业经营曾长期局限于国内,国际矿产开发活动与欧美的黄金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黄金企业加大国际化布局力度,发挥自身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矿业开发经验,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勘探和矿业投资,与国际黄金企业展开竞争。紫金矿业通过海外收购,2015年境外权益金产量已达11.68吨。国内商业银行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纷纷布局黄金业务,积极参与国际黄金市场,目前已有6家商业银行成为LBMA会员,中行、建行、工行获准参与LBMA基准定价机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定价。


得益于国内黄金产业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国际黄金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场内现货交易市场,通过开通国际板、黄金沪港通和推出“上海金”定价,上海黄金交易所在扩大国际影响力、争夺黄金定价权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黄金市场,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市场,但尚无法动摇以伦敦和纽约为中心的全球黄金市场格局。如何打造国际板交易圈,吸引交易流量,争夺定价权,如何推广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基准,是当前市场发展面临的决定性挑战。


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区域

成为全球黄金消费中心

可重构全球黄金市场格局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地区。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按照首饰加金条、金币口径,沿线主要消费国的实物黄金需求占全球比重,多年维持在四分之三左右的水平。沿线各文化圈普遍有黄金消费的习俗,2016年中国和印度的实物黄金消费需求分别高达913.6吨和666.1吨,位居世界前两位,泰国、土耳其、沙特、印尼、越南等国消费量均超过50吨,年消费量30吨以上的沿线国家达12个。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黄金消费需求仍有增长潜力。


消费带动了区域黄金生产。中国自2007年以来,长期位居全球最大产金国,年产量遥遥领先,俄罗斯2016年产量253.5吨,是第三大产金国,印尼、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等沿线国家也位居前二十大产金国之列,同时沿线区域是近几年黄金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矿业开发前景广阔。从黄金资源来看,根据2016年全球黄金年鉴,独联体和亚洲(主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黄金资源量达6.48万吨,占全球的40%。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黄金生产和消费并不匹配,促进了黄金贸易的发展。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产金国,但产量仅接近实物消费需求的一半。印度85%以上的黄金供给依赖进口。中东、泰国、越南的黄金消费也主要依赖进口。


黄金的供需和贸易为黄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一带一路”沿线的上海、香港、孟买、迪拜等地,已发展起了一批区域性黄金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契合“西金东移”趋势

促进沿线黄金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将加速全球黄金市场格局重构


“一带一路”可以推动沿线黄金产业的发展和融合,从而为沿线黄金大市场的形成奠定产业基础。沿线区域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缺乏矿产勘探、开发、加工的资金和技术。国内黄金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成果和矿产勘探开发、加工经验。“一带一路”能够推动双边产业投资和开发,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资本、技术和经验合作,促进国内黄金企业的国际化和沿线黄金产业的发展和融合。


“一带一路”通过推动黄金产业融合和金融、交易服务的互联互通,为沿线金融机构的黄金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内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可以加速国际化布局,不仅服务于国内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面向当地客户,充分发挥自身黄金业务优势,提供包括融资、清算、交易在内的综合性黄金服务,特别是跨市场黄金交易服务,在推动沿线黄金大市场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在全球黄金交易圈的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官方层面的政策、制度合作,为交易所之间的合作提供了空间,交易所的互联互通将推动沿线黄金大市场的实质形成,增加各交易所的客户群体和交易流量。在沿线黄金产业和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交易所之间可以推动合约标准的协同,仓储、品牌的互认,以及交易、清算的互联互通,为实物黄金的跨市场流动和交易提供市场机制,推动沿线黄金大市场的实质落地。2017年4月9日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挂牌“上海金”期货合约产品,即是交易所层面的一大进展。


“一带一路”通过加强沿线的经贸和投资往来,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推动人民币及其计价资产的接受度和流动性,有助于“上海金”基准的推广应用。“上海金”基准的推广,对于争夺定价权意义重大,将进一步加强上海作为黄金市场中心的地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带一路”沿线黄金大市场的形成,将促进区域黄金贸易和交易的发展;上海和伦敦、纽约并立,成为全球黄金市场格局的第三极,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人民币国际化、“上海金”定价权是全球黄金市场格局重构的关键,沿线黄金大市场的发展速度将取决于两项进程的推进速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