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银行金融市场事业部贵金属业务中心总经理 孙亦禅: 交易所须遵循市场基本机制

2017-09-22

文/本报记者  马春红  王蓓  图/本报记者  张伟超


包商银行金融市场事业部贵金属业务中心总经理  孙亦禅



近几年来,在“金融创新”的旗号下,出现了某些缺乏市场功能的所谓“交易所/场所”,使交易投资者大面积的巨幅亏损。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常识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缺乏基于常识和事物本身的投资者的教育。


到底什么是交易所,交易所的基础逻辑是什么?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明白几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财富的转移方式。其主要有两大类,第一大类就是在平等原则之下的转移,例如买卖、馈赠、投资、赌博和税收等;第二大类是在丛林法则之下的转移,例如抢夺、欺骗、作弊的赌博,掠夺性的税收等。


要判断一个电子平台是否是交易所,就要看到,在它这个平台上发生的财富转移是基于平等原则,还是基于丛林法则原则。


第二个概念,是投资产生的利润来源。投资不是零和游戏,投资产生的收益是来自于整个社会或整个市场。而投资产生的亏损,也注定是亏给了社会或者整个市场其他的参与者。


市场是在人群和人群之间要完成交换所发生的一系列的行为及相应的背后规则,交易所是市场组织的最高形式。


无论一个交易所采用什么样的市场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都必须遵循和满足市场的基本机制。这也是一个交易所能发挥其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


第三个概念,是交易所的运作动力。交易制度是交易所运营的内部核心机制,交易所的市场原则需要依靠交易制度来落实。而价格形成机制是交易所最核心的机制。


如果从社会管理角度看交易所和交易场所,本质上,交易所的经营对象是社会规则,它提供的是社会公共产品,它组织市场和社会的运营,这是交易所的社会性。


企业制交易所肯定以逐利为第一目标,这就是交易所的私立性,企业制交易所的“社会性”和“私利性”有着天然的冲突。


在新技术环境下,互联网改变了社会运行方式,使得以“社会规则、社会公共产品”为经营对象的企业大量出现。在这种条件下,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就需要制定新的管理原则和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