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产量与货币稳定

2017-06-13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亚宏


津巴布韦不仅是多国货币流通的自由市场,也可能成为黄金重新发挥锚定作用的试验场。


地处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或许曾是最容易实现每个人亿万富翁梦想的地方,这倒并不是那里富饶或者赚钱容易,而是因为那个国家曾经经历了黑色幽默式的通货膨胀,当2009年一度发行100万亿面值的纸币时,只要兜里装上一张,就有了人生赢家的感觉。


事实上,万亿津币也不值几美元,因为100万亿津巴布韦元当时也只够买一张公交车的周卡。在那个信用货币体系已经完全崩溃的地方,即使一次将面值划去10个零的货币改革,也难以挽回民众的信心。于是,那里不仅是多国货币流通的自由市场,也可能成为黄金重新发挥锚定作用的试验场。


该国信用货币已经被丢弃,虽然津巴布韦央行去年11月和今年2月两次宣布开始流通债券货币,但并没根本上缓解该国现金短缺的情况,至于国际收支更是一塌糊涂。由于手中缺乏硬通货,津巴布韦只能回过头来依赖黄金这种“天然货币”。


好在津巴布韦的自然禀赋不错,地下还蕴藏着不少贵金属,包括铂和黄金。在2004年津巴布韦创下了年产17吨黄金的纪录,此后其产量连年下降。由于黄金产量小,津巴布韦在2008年伦敦金银市场协会被从重要黄金生产国名单中移除。


不过当货币靠不住后,津巴布韦政府开始重新重视黄金生产,2015年的产量创出新高,达18.7吨。2016年进一步提高到22.7吨,今年的目标产量则是30吨。


为了实现一年一个台阶的生产目标,津巴布韦全年开始在全国建造32个黄金处理中心,并将其小规模金矿的许可费用从5%下调至3%,后来又进一步下调至1%,以刺激黄金生产。


为了继续提升产量,津巴布韦5月下旬出台新的政策,规定大金矿必须把不使用的矿业权交给政府。政府计划将保护区的矿业土地分配给小型矿商,并减少矿业公司缴纳的各种款项,还减少注册矿所用的时间。受到政府的支持,小型矿商在过去4年已将产量提升至总产量的一半。


目前黄金是津巴布韦第三大出口产品,仅次于烟草和铂金,为资金短缺政府换回了宝贵的硬通货。在这些硬通货的支持下,该国新发行的债券货币才能被放心接受和使用。这样一来,津巴布韦的货币稳定就和黄金产量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津巴布韦努力到2020年使该国的黄金产量将增加到50吨,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客观上该国经济疲软,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地区通电仍然成问题,这让当地黄金开采工作遇到不小障碍。为实现增产的目标,津巴布韦黄金生产者协会预计未来5年黄金行业需要6亿美元来扩大生产。可事实上津巴布韦紧巴巴的财政很难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投入到黄金生产中,毕竟这笔钱相当于同期津巴布韦全部矿业收益的十分之一。


当然,要是拿出6亿津巴布韦元就轻松许多,因为对于2009年以前发行的津元,250万亿津元才能兑换1美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