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业界声音

2017-04-18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郭士军 魏翔琪 实习记者 张圆 杜灏



今年的两会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莫过于企业的“减税降费”。


当下,消费税的取消一直是行业热议的话题。今年的两会上,消费税改革的呼声进一步被推向高潮。


除了消费税之外,其他税费也为众多从业人士所关注,如关税、增值税、残疾人保障基金费等。为此,记者专访了黄金、钻石、玉石等领域内的业内人士,就行业关注的税负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众多合理化建议,这对进一步释放行业潜能、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以及拉动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税收方面,市场中出现了“下游包税制”、税务环境的不统一现象。上游企业愿意开据发票,但是下游零售企业不需要,因为零售加盟店多是个体工商户,他们往往每个月会报税在2万元至3万元以内,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只用交最基本的国税和地税。如此一来,造成了上下游税收的不统一。希望国家能够在产业链上对税收进行的协调统一。


对此,六位业者对“减税降费”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市场遇挫 税负成为企业的“雪上加霜”


如果像前几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企业都是很主动、积极地交税的。但是,在2013年之后,整个市场经济萎靡,税收成为了企业“雪上加霜”的一大负担——在税前企业还有些许的盈余,但到了税后就直接亏损了。本来保持生存就不容易,加上较重的税负,一些企业就需要“倒贴钱”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所以,在珠宝行业流传了这么一句话:“操着卖奢侈品的心却赚着卖白菜的利润。”

在这两年的大环境下,国内的经营实体压力很大,在去年深圳珠宝圈还出现了小范围倒闭潮,这是市场反应出来的信息。建议企业所得税、消费税都应该有适当的减免,希望企业所得税能够下降3%,取消黄金首饰的消费税。


建议降低翡翠玉石消费税至5% 


我国现行的翡翠原料进口税包括海关关税3%,代征税17%,加上其他代征税费共计30%多;还有加工环节10%的消费税,以及17%的增值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等,相比其他品类而言,翡翠行业的税负负担更大。高额的税负负担是制约行业成长和造成壮大难、发展缓慢及规范经营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珠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翡翠玉石行业应该和钻石行业一样,在税负方面和交易方式等方面享受同样的“待遇”,尤其是建议将翡翠玉石10%的消费税降低至与钻石相当的5%。


取消黄金首饰消费税是水到渠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能力随之上升,黄金珠宝首饰摆脱了过去的“神圣”光环,不再仅仅属于金字塔尖上的奢侈物,而成为大众结婚配饰的必需品和生活装饰品,黄金首饰的奢侈品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取消黄金首饰消费税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同时,取消黄金首饰消费税,消费者将直接受益,最直接的体现是零售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就会降低,有利于黄金首饰的流通,进而活跃整个黄金市场。


降低税负 于国于企于个人都利好


珠宝行业里有的税负较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企业的持续发展。


比如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和员工的压力较大,3500元的基数相对于一线城市的物价来说太低,可以参照香港,员工工资超过一定基数后会考虑其家庭有几个孩子等实际情况返税。


黄金利润本就微薄,随着黄金饰品已成为大众消费品,黄金在零售环节的5%消费税也应该再降低甚至取消。而17%的增值税在全球范围内也不算低,我认为应该降到15%,对企业来说,降低税负可以增加利润,对老百姓来说,能享受到税收优惠,对国家来说,能够促进良好的税收循环。 


建议进一步规范和协调上下游产业链税收环境

当很多人在呼吁税费太高,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太大时,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税收费用的多与少、重与轻的问题,而是怎么交税、如何合理交税。


以钻石为例,钻石的进口通过上海钻交所,并征收4%的增值税。这样的税费标准对于很多企业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钻石的加工、镶嵌,到最后的珠宝成品销售,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深圳完成。从上海到深圳,中间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包括进关的渠道流转时间,都消耗了太多。如果钻石交易中心能够设立在深圳,对于钻石企业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