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助力中国制造2025

2016-08-17
文/本刊记者 郭士军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黄金珠宝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定制化珠宝服务也在悄然抬头。不止于个人定制,冠以珠宝行业供给侧改革“头衔”的各种创新形式,诸如文化消费、智能首饰等,亦被推崇为行业改革先行的“排头兵”。
而随着“互联网+”排山倒海式地席卷各行各业,黄金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的“互联网+黄金珠宝”的宏观发展及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正深刻的影响着行业的发展。 

黄金珠宝产业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改革论坛现场。

中国制造2025,是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确立了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而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增长点。

当3D打印、智能系统和黄金珠宝相遇,你能想象会发生什么神奇的故事吗?7月26日,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黄金大会“黄金珠宝产业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改革”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黄金珠宝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大咖、机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围绕黄金珠宝行业里的3D打印、智能首饰等主题,共话行业中国制造2025发展,并就如何借供给侧改革之风,稳步推进行业结构性改革,为行业转型升级献计献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郝亮、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周灿坤、上海豫园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云飞、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宝康、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珠宝事业部总经理姜成伟、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产品管理部黄金科总监韦剑锋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当前黄金珠宝行业发展步入“新常态”,面临产能供给过剩,尤其是同质化产品过剩的危机,库存积压现象较为普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再加上“90后”甚至“00后”等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成为消费市场重要的一支力量,其消费行为和习惯与过去传统理念大为不同,对产品的需求自然有异,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累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供需错配。传统的黄金珠宝首饰要想赢得这一群体的喜爱,必须进行革故鼎新,创新求变——3D打印技术、智能首饰等新业态及企业对品牌建设、文化等越加重视,成为行业供给侧改革下的亮点。

智能珠宝品牌totwoo系列产品《We Bloom(绽放)》。

3D打印:
需求刺激生产的定制模式

众所周知,在传统服装生产领域,目前中国制造2025最成功的践行者就是青岛红领集团。红领自主研发的西装个性化定制系统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借助互联网搭建起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平台,去除了商场、渠道等中间环节,从产品定制、设计生产到物流售后,全过程依托数据驱动和网络运作,成为整个传统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据悉,红领自主研发的西装个性化定制系统,建立起人体各项尺寸与西装版式尺寸相对应的数据库。该系统可以对顾客的身型尺寸进行数据建模,通过计算机3D打版,形成顾客专属的数据版型。这种商业模式不仅在服装行业成功应用,对黄金珠宝行业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黄金珠宝行业,这种标榜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并非空白,以近两年较为流行的3D打印为例,其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摒除同质化产品的生产理念,转而向顾客“索取”需求,按需生产的理念逐渐兴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郝亮教授表示,3D打印技术与黄金珠宝首饰行业的结合,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成本低——在制造产品的时候不再需要模具,成本降低,且它的形状自由度会非常大,特别是首饰里面的空心结构,3D打印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和美观。第二,设计多元化——在形状上,3D打印技术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更多款式设计的要求,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个人定制手段,消费者可以参与到首饰设计队列中来,设计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珠宝首饰。

对于行业如何借助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润石集团首席品牌官张庆杰表示,行业要深度挖掘下游消费市场的消费需求,刺激生产端有效供给,解决生产与消费端供需错配才是黄金珠宝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所在。“目前,同质化产品出现产能过剩,而有需求的产品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将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定向型生产升级。”张庆杰说。

以3D打印、智能首饰等为代表的中国制造2025受到在场嘉宾们的一致称赞,认为3D打印和智能首饰等作为行业与互联网领域的融合创新,集合独特的设计、新颖的概念、多元的功能,及时尚化、个性化等于一身,将是一片具有极大潜力的蓝海市场。

智能:
黄金珠宝行业新业态

作为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另一新领域——智能首饰,也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如果说3D打印解决了消费者个人定制的需求,那么,智能首饰则是跨界叠加了诸如健康监测、计步及定位等新的功能,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首饰的认知。

智能首饰,顾名思义,即把首饰智能化。“互联网+智能穿戴”——智能化的珠宝首饰,已经成为黄金珠宝行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一大创新模式。

以金一文化为例,去年11月29日,中国国际珠宝展期间,金一文化与上海心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全球首款健康智能戒指——acare,首次将健康引入到智能戒指中,吸引了众多业者关注。

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宝康认为,无论是对行业创新发展的影响,还是对改变和提升人们对传统珠宝首饰观念的认识,丰富其生活方式等方面,智能穿戴首饰都将发挥巨大的“颠覆”作用。智能穿戴首饰产业将是未来“互联网+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涉足智能领域的珠宝企业不乏少数,甚至还有各种手串饰品等与互联网融合,推出了各种形式的物美价廉的智能珠串,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在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中,智能制造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对智能智造的理解,百泰集团董事长周灿坤认为:“在智能制造金字塔中,智能产品与智能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智能装备、智能产线和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成为企业生产物流研发的创新,而智能管理可以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从而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决策。”

品牌建设:
加强监管和保护是品牌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5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部署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 

“三品战略”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依托。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同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三品战略”不但是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源,更是联系供给侧与需求的重要桥梁和基础。

“三品战略”通过“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价值增值”来整合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拉动了投资、促进国内消费及扩大出口。供给侧改革及需求侧政策的成功反作用于“三品战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中国的品牌形象。

在黄金珠宝行业,积极推进“三品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业者表示,过去,黄金珠宝行业的发展是极度“饥渴”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尤其是黄金十年时期,规模不断壮大,但品牌发展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众多奢侈品、名牌都出自国外,美国、法国等各大品牌都是国人追逐的目标,这些商品的品牌附加值是国内产品不能比拟的。

对此,上海豫园黄金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云飞表示,要正确认识“三品战略”对黄金珠宝行业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把“创品牌”作为行业目前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就如何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孙云飞解释道,企业必须重视文化对品牌的塑造作用。“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有形的黄金和实物的产品,还有它背后的文化。欧洲的奢侈品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追捧,除了喜欢它的精美的做工和设计之外,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所以欧洲的文化是可以被消费的。当一个文化可以被消费的时候,这个文化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是根植于消费者心目当中的。珠宝行业也是一样。有使用的场景,有其他服务的支撑,才能使消费者喜欢,进而爱上黄金珠宝。”孙云飞说。

对于任何品牌的成长,都需要健康的行业环境来保护。对此,鸳鸯金楼珠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德荣认为,虽然国家层面一直在呼吁要大力创造本土品牌,但是黄金珠宝行业目前仍缺失一些相关的品牌保护政策、品牌价值评估和认证机构等,品牌保护力度不足。“品牌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企业自身对品牌资产的重视,同时也需要国家相关机构及整个行业加大对知识产权、品牌形象的保护和监管力度,以此为整个行业提供健康、公平的生存空间。”吴德荣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