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产业园“遍地开花”的背后

2017-08-14

文/本刊记者 郭士军



珠宝产业园的出现和发展,是整个黄金珠宝行业规模集聚、成长、壮大的产物。产业园的主要功能是以生产和加工为基础,配以各种服务配套等,是当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10年后,中国黄金珠宝产业出现了一个较为显著的现象——产业园集中爆发式出现,以深圳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为首,各个地区接连诞生了以黄金珠宝的生产、加工、交易为核心内容的黄金珠宝产业园,代表性的如广东常平珠宝文化产业园、广西梧州市正威国际宝玉石文化创意产业园、重庆皇庭珠宝文化产业园、广东伦教周大福珠宝产业园、河南郑州中原黄金珠宝文化产业园等。黄金珠宝产业园呈现出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现象。

从深圳走向全国 产业园经济百花齐放

其实,早在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诞生之前,深圳黄金珠宝产业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罗湖水贝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几家“以加工为主”的珠宝企业落户在罗湖水贝。经过此后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的水贝珠宝市场吸引了八卦岭、梅林、沙头角等片区珠宝企业的入驻。当时,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买国外的版式,从港资工厂下订单,然后把珍珠或宝石镶进去,批发成品。


到2004年,深圳黄金珠宝业已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资料显示,深圳黄金珠宝行业从1982年的1家企业发展到2004年的1000余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从1982年的15万元增至430亿元,占全国的70%;全行业从业人员从1982年的50余人发展至12万人。深圳成为全国黄金珠宝业最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和贸易中心,是全国黄金珠宝行业国际信息中心和物流采购中心之一,也是全国珠宝制造加工企业最集中、加工量最大的地区,在全国珠宝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4年以后,国内黄金珠宝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十年高峰期。深圳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黄金珠宝企业规模、产值等进一步扩大,珠宝品牌建设、首饰设计力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圳地区已然成为全国黄金珠宝行业最响亮的“名片”。


为推动黄金珠宝行业转型升级,2014年,《深圳市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黄金珠宝产业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将生产加工环节外迁,转型升级为商贸类法人企业,或将生产性服务业单独剥离,增设商贸、研发、设计等法人企业或分公司。恰逢其时,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的出现,成为深圳珠宝产业集聚地建设的补充,为深圳市珠宝制造产业的转移创造更大的替换空间。


2010年4月20日,由深圳市中盈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举行了盛大的封顶暨配套单位公开认租仪式。在政府政策引导以及企业自身扩大、水贝核心地段租金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黄金珠宝企业纷纷向具有成本优势的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迁移,标志着罗湖区水贝黄金珠宝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


仔细分析,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水贝集中生产区无论是机器设备、人员配置、生产技术等,都是一种落后的生产状态;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罗湖区珠宝行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大力推进,以李朗为中心的珠宝产业生产中心的出现,无疑推动着深圳制造和生产进入了2.0时代。


几乎同一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类似的黄金珠宝类产业园。目前,全国各地的黄金珠宝产业园经济以深圳和广州为最,代表性的有深圳地区的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和六约珠宝文化产业园,以及广州番禺地区的沙湾珠宝产业园等。伴随着国内黄金珠宝行业不断地发展、壮大,黄金珠宝产业园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全国各大城市,代表性的有广东省内的东莞、茂名,并且触角还延伸到了福建、重庆、广西、湖北、河南、山西、辽宁等地……产业园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面貌。


遍地开花的珠宝产业园,是中国黄金珠宝行业繁荣发展的直接反映。终端零售市场高速增长,珠宝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为各个地区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化发展、产业园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产业园繁荣背后也有隐忧

据统计,2014年,我国黄金珠宝零售总额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需求总量居世界第一。作为全球珠宝市场这个最大的盘子,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大的市场潜力备受国内外业界的期待。一直到2016年,我国黄金珠宝零售总额连续三年保持在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作为快速发展的国内黄金珠宝市场,终端消费空间得到不断扩大,消费潜力正在不断释放;这期间,黄金珠宝行业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就指出了珠宝行业产能过剩、专业市场过剩、销售网点过剩的问题,并呼吁珠宝企业转变求全求大的规模化发展方式,警示非珠宝行企业谨慎投资珠宝产业。但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地价、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助长了部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一些品牌公司,特别是拟上市公司为出业绩、抢份额,更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点;一些非珠宝行业企业盲目认为珠宝行业有利可图,在投资渠道缩小的现实中也加入到珠宝行业。


尤其是2014年后,中国黄金珠宝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愈加显著。在国内经济大环境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影响下,大众消费动力有所放缓,尤其是对珠宝首饰等奢侈品的消费更加明显;加上消费人群更新迭代加速,传统黄金珠宝首饰销售遭遇窘境。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


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之一便是投资过剩。从近五年新出现的各大黄金珠宝产业园来看,无一不是通过政府最优惠的政策,极低的租金等成本的诱惑,在“千方百计”地招引黄金珠宝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的入驻。细数当下如火如荼的黄金珠宝产业园,犹如统一规划的“标配城”。人有我有,千篇一律,同质化的现象也在各大产业园中有所反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产业园的兴起和成长都需要市场长时间的培育和保护,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兴起的黄金珠宝类产业园来说,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最大限度地吸引企业入驻,是摆在当下各地黄金珠宝产业园面前的第一要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