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标准化建设 势在必行

2017-05-15

文/本刊记者 任心悦

梧州宝石城销售人员在进行人工宝石的分拣。


与一般人来人往的质检中心不同,隶属梧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广西人工宝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日里却很“冷清”,摆放着全自动密度/折光综合测量仪、小焦点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许多精良先进设备的实验室,使用率却很低。作为自治区级的质检中心,该中心获授权检验10项产品,包括合成立方氧化锆、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玻璃、金银饰品、养殖珍珠、珠宝玉石、钻石、贵金属,及其合金产品,这已完全能够满足梧州珠宝玉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需要。


但据广西人工宝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介绍,目前梧州宝石年加工贸易数量超1000亿粒,占国内产量的80%、世界的产量70%以上,而去年全年仅有150批次人工宝石送检,这其中大多还是因为出口需要。消费者主动送检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天然宝石及人工宝石镶嵌物的天然部分,数量也较少。“由于推广力度不够,企业又有自己的标准,主动送检的意愿较小。目前下游消费者没有质检要求,使得生产加工企业缺乏质检的动力。”


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反馈数据,也说明了梧州人工宝石行业的质检标准化程度。


标准过时


宝石是一个对标准有着严格要求的行业,但标准的执行程度与企业的质量意识有很大关系。


梧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朱海军表示:“质量的提升是对企业良性的循环,质检数量少与行业内不关注质量是有关系的,许多企业认为没有必要提高质量或者加强检测,因而造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没有标准的产业,是很难做大的,其他省份已经在启动这项工作,如果我们再不抓紧,可能会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梧州市网商商会会长朗建东提出,根据现在电商发展的趋势,要想使梧州的人工宝石线上生产销售更加规范,就需要有一套人工宝石分级系统,而建立这个分级系统的前提,就必须要有一套现行市场产品都适用的行业标准。据朱海军介绍,从2004年开始有地方标准后,商会目前一直在合成立方氧化锆、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金沙玉五个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修正,并协助当地质检机构向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申请行业标准。


“去年市质监局投入了近20万元,对全市人工宝石加工行业做质量状况摸底。很多商家或业主并不理解,认为我们是去抽检他们的产品,要对他们进行处罚,其实我们是根据政府的要求对整个行业的质量状况进行摸底,进行风险检测,形成对行业的评估。”朱海军说。


强化质检意识


政府加强引导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强化质检意识。“专业质检人员要深入企业,主动对接,了解他们的检验诉求,希望政府加大对我们自治区级检测中心的投入,引进设备和项目,这样每年可通过监督检验,掌握行业整体质量状况,为下一步行业规划作决策依据。” 朱海军说,在去年抽检的过程中,抽检不合格率占到15%,颜色净度等原材料相关的问题并不是很大,主要问题在于切工,由于加工方式和机械水平及加工人员水平的差异,使得切工问题频发。梧州人工宝石行业发展的优势之一就是人力资源,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了,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进行投资。


质量技术监督作为国家行政监督体系中的一部分, 它在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促进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梧州人工宝石行业市场面临的发展瓶颈除了产业附加值不足,缺乏 “叫得响” 的品牌,还有因为产量大导致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必须要提高全行业的质检意识和标准化建设,从而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质检机构要发挥推动作用


质检机构要协助制定标准,让企业有标可循。朱海军表示,产品质量的好坏,是通过产品标准的技术指标来衡量的, 同时, 严谨的质量标准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在我国,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者并存, 在检测过程中要根据所加工珠宝的具体特点和要求选用合适的标准。质检机构通过对标准更新内容的宣贯, 协助企业制定标准, 能够提高企业把控产品质量的能力。


许多梧州当地企业表示,质检机构可以通过深入企业进行现场问诊, 针对个例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来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可联合质量监督行政部门召开质量分析会, 根据各级监督抽查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各辖区内产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面分析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 帮助企业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落实整改措施, 保证产品质量。 


朱海军提出,梧州市珠宝企业主要以传统技术加工为主, 多为小企业、加工厂, 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生产工艺落后, 产品档次不高, 质检机构可以联合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举办技能培训班, 对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培训,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多管齐下, 齐抓共管, 全面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 


可以说,质检机构是贯彻质量方针的重要部门, 要把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质检机构还应该将多种有价值的质量信息及建议积极同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通过他们用技术法规形式得到实施, 只有这样, 质检机构才能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个行业标准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组织多方的论证、宣贯,更需要企业深入扎实地执行,当然这种执行难度是非常大的。但质量标准不能只是放在实验室里的摆设,不能只是出口才需要提供的一纸证明,而应该是行业自律、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没有标准监督的行业,难以长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