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清: 我所理解的职业打假人

2017-03-21

文/本刊实习记者 张圆


3月7日,马云发长微博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也发文支持立严法清理假货“毒瘤。马云建议“设想假如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那么我想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职业打假人 刘艳清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比一般的消费者还要更同意中国加大严惩制假售假的力度。他们身处“如何界定真正的消费者”的争议中,掌握着打假需要的多种专业知识,熟知维权的法律法规及程序,揪着问题产品维权到底,在不少人看来,他们是绝不屈服的“打假斗士”。但同时,他们“知假买假”也被很多商家指控动机不纯。他们就是职业打假人。刘艳清,正是其中的一员。


妇女节那天,在刘艳清的办公室里,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开玩笑似的打招呼:“今天怎么不在家里上网购物?”当时,他的电脑上正开着京东商城的“三八”节促销广告页面。


刘艳清是一个职业打假人。购物,或者说找问题产品,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京东这样大的电商平台也常在他的目标范围内。


据刘艳清介绍,自1995年王海开创国内职业打假之路至今,职业打假人的数量仍然不算太多,一个有着几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里,从事打假超过10年以上的职业打假人不超过3人。


而他本人,从2000年投诉一瓶红星二锅头入行起至今,已经有了一个6人以上固定员工的团队,长年亮相各大消费者维权节目和报纸,打假的商品范围已经从食品、药品拓展到了方方面面,还是国内少有的、长期涉足黄金珠宝饰品的职业打假人。


刘艳清所理解的这个群体在于“职业”二字:“首先,打假人的动机起码得有40%是不为利益的。另外,很多打假人‘一招鲜吃遍天’,比如专门打食品过期的,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不能称之为职业打假人。我所理解的职业性就在于对商品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都得清清楚楚,这才是职业打假人。”


受访前不久,刘艳清刚从法院取回一份由最高院指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复检报告。报告显示,去年他在京东商城购买的一款售价2千多元的精工牌手表,表圈上镶嵌的并非网页所称的60颗水晶,而全是玻璃。


涉足珠宝打假后,刘艳清特地向专业的珠宝鉴定师学习了2年,之后十几年的经验更使刘艳清练就一手在商场里快速识别假珠宝的鉴定技术。


有时候珠宝检测机构出具的证书与他设想中的不符,他坚信自己没有看走眼,就会再次拿到别的检测机构去复检。结果有两次,都证明检测机构出错了。如果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指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上依然没有他要的结论,他甚至会申请境外检测。


电商网站是刘艳清寻找问题珠宝的重要“领土”,在他经手过的打假案例中,万宝龙、香奈儿等奢侈品品牌赫然在列。


他曾投诉香奈儿首饰标签与实际材质不符。“标签上写的是‘施华洛世奇水晶’, 是不是施华洛世奇的我不知道,但我检测到不是水晶,这个打到法院去,商家必输无疑。况且国家标准《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2010)里明确规定,产品不得用企业名称定名。”对于珠宝行业的各大国家标准,他信手拈来。


在业内,“施华洛世奇水晶”是仿水晶首饰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因此很多人容易对这样的标签错误熟视无睹。而在超市、商场各大柜台,其他饰品标签的标识不清、定名不规范问题也随处可见。刘艳清有些义愤填膺:“这都是商家不够专业以及不执行国家标准的问题,年年都在制定新法律,可为什么法律都被束之高阁起来了?是执法部门的执行、监管不到位,甚至不愿意监管。”


在他看来,在商家面前,不善于保存证据链的消费者永远都处于维权弱势,而他的斗志,也在一次次与商家的斗争中愈战愈勇。


职业打假人的收入不薄,可是多年以来为什么数量并没有大幅增长?“职业打假需要集坚忍不拔的精神、较真的劲头、专业知识和胆识于一身的人,需要把这个当成长久的事业,不能有太重的逐利之心。”刘艳清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