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道:文创产品设计的底气和自信

2019-09-11

  

文/汤懿 李丁

  五千年文化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深植于每一代华夏儿女的基因螺旋中,本文需要探讨的是在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产品设计体系中如何更好的展现传统文化,由内而外的将传统文化和现代产品设计融合,从而更好地让现代消费者喜爱并广泛传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多元化的维度。

  漫长的华夏五千年文明是地球上最为悠久的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系统,在一代代华夏儿女的传承更迭中,或以文字、符号、音律、宗教、习俗等多种形式传承至今,统称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极为笼统的概括,它体现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行为细节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每一种生存状态中,潜移默化,难以察觉。就我们个体而言,即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文化的创作主体,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误解,通常下意识的理解为过去的、有沧桑感的,甚至是老旧迂腐的,和现代时尚完全对立的,如同“80后”认为“70后”古板、“90后”认为“80后”传统、“00后”认为“90后”不够时尚,似乎只有和传统沾边的都是死气沉沉的,这种误解正是由于全盘西化的设计系统影响而来,而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最大的底层阻碍。

  我国现代产品设计脱胎于西方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设计审美受西方影响根深蒂固,从包豪斯经典法则到乔布斯缔造的苹果式审美,西方审美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我们的视线,左右着我们的手脚,在东方探寻着由西方所规划的现代产品设计审美标准,这种情况甚至一度扭曲到连英文字母都比汉字更具观赏性的窘境。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便利性,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更是将文化的影响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泰戈尔曾经说过“所有民族都有义务将自己民族的东西展示在世界面前。假如什么都不展示,可以说这是民族的罪恶,比死亡还要坏,人类历史对此也是不会宽恕的。”在这一点上,日本走在了前面,日本用独特的日式设计语言,结合本民族禅意文化打造出具有强烈民族属性的产品设计审美体系,无论是设计大师原研哉、深泽直人,还是日用产品设计品牌无印良品,都将日式产品设计的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不断扩大,结合日本极度推崇的工匠精神共同营造出独树一帜的日式现代产品美学体系。

  反观我国,文创成为了近些年产品设计当之无愧的热点,从故宫文创的高潮迭起到各类“国潮”品牌的汹涌澎湃,更有如“国家宝藏”这样的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综艺栏目等一系列重量级历史传统文化节目的推波助澜,传统文化周边衍生产品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各类传统文化“IP”形象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传统文化史无前例地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大有“无文化不设计”之势。然而喧嚣之余,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对于传统文化,我国现代产品设计是应该“看热闹”还是“看门道”。

“看热闹”:被简单符号化的传统文化

  在某些产品设计领域,仅仅只是印有传统文化符号的所谓文创产品比比皆是,例如旅游纪念品设计,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在西安帝陵博物院售卖的印有秦小篆的笔记本和在曲阜孔庙售卖的印有孔子像的笔记本,除了封面图形符号不同,其他无论大小、纸张、内页设计如出一辙;在海南三亚可以轻松购买到山东青岛同款漂流瓶,唯一区别就是前者瓶身上刻有天涯海角的字样;再有一些品牌为了蹭一蹭文创的热度,把现有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披上一层文创的皮,在充电宝上印上清明上河图,在耳机上印上青铜器上特有的饕餮纹,看似耳目一新,实则东施效颦。这样“看热闹”式的文创产品设计,既无法传播真正的传统文化,也不具备任何现代产品设计美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是当之无愧的“鸡肋产品”。

“看门道”:深入传统融入文化

  相较于“看热闹”式的伪文创产品,我们更需要在传统文化中坐下来静下心,用研究的态度钻研现代产品设计,我们自身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研究传统文化首先就是要自省,将内在的共鸣激发出来,再将这种共鸣融入到设计创作过程中。比如书写,书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也最被关注的点之一,从毛笔到今天的钢笔、签字笔,从软笔到硬笔,形式变了,但内涵依旧,写一笔好字自始至终都是国人追求的理想,好的书写产品应具备从书写功能到文化符号再到文化气节的统一,笔墨纸砚缺一不可,而笔墨纸砚从用料到做工就是需要设计师们去反复打磨的。

  再如饮茶,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对茶的运用据说始于神农时代,伴随着华夏文明发展的起起落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既是饮品又是习俗,既是仪式又是文化,今天人们怎么喝茶,如何继承传统茶文化并发扬光大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紫砂是公认的制作茶具的优质材料,但是紫砂茶具大多不被年轻用户所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过于陈旧的造型以及其冗繁的使用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所以今天人们需要的好的茶具应具备传统的仪式感、优秀的材质、方便的使用方式和更加纯粹的现代造型语言。“看门道”式的产品设计首先需要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感,然后才能真正深入传统融入文化创新传承。

  传统文化意识的崛起极大程度依赖于国人民族认同感的提升,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产品设计发展的源动力,让传统文化发声,让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更有自信,更有底气。

 [责编/王昕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