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与责任 ——专访日本一级珠宝搭配大师前田妙

2018-08-16


本刊记者   何思璞 

前田妙

福冈县人,现日本珠宝协会一级珠宝搭配师。短大毕业后曾经在百货店的宝石沙龙工作。27岁时开始与人合伙经营了珠宝贩卖的承包公司,她从培养自己公司的珠宝销售开始,至今已经培养了
超过300人。


日本珠宝协会一级珠宝搭配师前田妙和学员分享了日本珠宝行业关于待客礼仪上的要点以及珠宝搭配上的经验。她认为提出适当的建议和完整的待客流程是珠宝店销售的关键,只要坚持执行这些细节,珠宝店一定会积攒自己的忠实客户,一步一步地积累客户群体,必定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胜利。



当今日本的珠宝行业虽然十分发达,但已经出现下滑趋势。从整体来看日本同样经历过中国如今面临的情况,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珠宝行业并未受到网络销售的冲击。


7月的北京十分的闷热,在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之后,我拜访了前田妙老师,刚刚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课程,她稍作休息后就在翻译的陪同下,与我谈起了自己在珠宝行业内的亲身经历。


寄情


感情永远是奇妙的,有时对人,有时对物。珠宝首饰的概念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承载了人类的各种感情,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坚贞、对家人身体健康的祝福......


在前田妙刚刚步入珠宝行业时,她起初从事的是上门销售工作,而对于珠宝首饰并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一度认为这只是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就这样她曾经庸碌的坚持做了8年的上门推销。在这段时间内,前田妙每日工作就是一个挨一个的上门按门铃去问,您喜欢珠宝吗......


“我卖的不是珠宝,而是珠宝所附加的价值,如幸福,如顾客把珠宝送给母亲、夫人后对方的开心。”这是前田妙在做上门推销8年后得到的感悟。从此以后,她不但以珠宝为生,也渐渐对珠宝产生了特殊感情,她开始为自己购买珠宝首饰。

 

之后前田妙到店里做了销售人员,这对于有了8年上门销售经验的她来说,俨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前田妙说:“每一位到我们店里来的顾客,都是有不同购买想法的,一位顾客愿意到店里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她认为无论顾客买或不买,都需要非常周到、尊重地招待他们直到送离,重要的其实不在于是否卖出了珠宝,而是通过与顾客之间的交谈取得的感情沟通。

 

“我把它们当做我的孩子,我要为它们负责。”前田妙满怀回忆的说道。在前田妙看来,她不仅仅是珠宝的销售人员,更是这些珠宝首饰的家长,她不但管理,还要为它们负责。与顾客之间正是因为有她的“孩子”们作为纽带,才慢慢的维系住了感情。

 

硕果

 

在日本,让顾客感到幸福是每个销售人员的职责。前田妙讲到自己做销售的经历时说:“我曾经多次参加日本一级珠宝搭配师考试,我很感激之前没通过的挫折。”她讲到自己在实践考核受挫中才真正的明白了,作为销售人员应该处处体贴顾客,方方面面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要与顾客做朋友,通过自己的服务与体贴维护自己与顾客的感情,从而带来销路。

 

前田妙在了解到我好奇关于她对销售利润与客户关系之间的拿捏时,笑着说到:“我看重的从来不是卖出一件两件珠宝首饰所带来的利润,我是要与顾客做真正的朋友,以珠宝首饰服务于顾客,这之间的关系是有感情的,不是金钱能衡量的。”她认为销售人员和顾客之间要有一个幸福的共鸣、契合点,要让顾客感到,从这里买到珠宝首饰非常难得,非常开心。

 

每一单的成交,前田妙都要做到与顾客交下朋友,让顾客以后再买首饰还能来她店里,关系一直维持到能与顾客写信、致电。能做到与顾客书信往来的关系,是基于前田妙在顾客选购时提供的细致服务和建立的信任关系。只要建立了信任的关系,顾客就会继续来她店里选购珠宝首饰,而且还会把她介绍给朋友、家人。一位顾客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前田妙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逐步积攒起了自己的客户群体。一次次的销售完成了,但她和顾客之间的感情关系远远不能完成,而是继续。

 

温度

 

前田妙说,现在日本珠宝店正在构思如何在店内使用人脸识别,比如一个人进店就能立马知道他之前什么时候来过、挑选了或最后成交了什么等等。大数据的运用能让人生活的越来越便利,但利用大数据让顾客感觉到更体贴是她想要做到的,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店内体验是前田妙所希望自己能做到的。在冰冷大数据下体现出人情的温度是时代与行业发展的必要。

 

“要让顾客来到店里就感到舒服、兴奋、开心,这是实体店必须做到的。”前田妙认为,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网商的冲击,所以实体店的生意更应该依赖通过与顾客的感情来维持。实体店能给顾客提供的是无微不至的体贴,这是网络不能提供,更不能替代的,因此她特别看重与顾客之间的情感交流。

 

虽然当下网购热度不减,但前田妙追求的境界是,以珠宝首饰为纽带,建立起与顾客之间的感情桥梁。她寄情于珠宝,燃情于人心。




前田妙

1  在与客户沟通时,适当的夸赞客户能有效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消除双方之间的警戒与隔膜。


2   要考虑到搭配,不能一味地推荐高利润商品,目的性太强很容易引起客户的反感。销售人员要为客户考虑佩戴效果——通过了解客户的穿搭偏好和品味,为客户推荐与之匹配的商品。


3  引导会话是重中之重,一个好的销售人员要特别重视话题的引导,在不给客户造成压力的同时让客户对商品产生兴趣,主动引导客户试戴商品,因为客户通常是购买自身感兴趣的商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