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 透视产业金融化(二)
文/本刊记者 魏翔琪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黄金消费量达975.38吨,已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过去十几年,黄金珠宝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政策的开放、金价上涨、消费能力提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黄金自带的金融属性往往成为销售员推销的“助攻”工具,但并未实质的将黄金珠宝的投资理财项目与消费终端联接起来,单纯的以投资理财为目的的黄金珠宝消费也尚未成熟。
然而,当下实体经济面临窘境,不仅来源于实体经济的不景气,投资回报率低、通货膨胀导致的人民币贬值,还有为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人民币必须在美元加息周期中进行调整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处于抉择的路口。在金融虚化的当下,资金能够真正注入实体经济的风控变得越来越难,这也让实体企业在“找钱”的路上渐行渐远。
在这条“找钱”的路上走久了,便迎来了产业金融1.0的时代,黄金珠宝产业与金融相契合的产品出现,为黄金珠宝市场中优质但缺乏资金的企业提供借款、借金服务。产业金融2.0时代,黄金珠宝金融化的发展便开始走在“务实”的道路上,让产业与金融发生正确的推动、协作的关系,不再脱离产业空谈金融。在产业金融发展到3.0阶段,产业变成根本,金融成为工具,不仅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黄金珠宝企业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而且能改进产业的商业和运作模式,获取协同收益。
近两年,黄金、珠宝的金融化趋势十分明显,这个过程中显现出了很多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基础、嵌入黄金珠宝业务的平台,同时也有很多珠宝行业内企业探索金融化道路。本期《产业金融化(二)》,重点从产业中端(生产加工批发等企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研究产业金融化在产业中端的落地和反馈声音,以期进一步剖析和揭示金融化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状态、可行性、挑战,以及企业所关心的问题等。以产业中端客体(生产和加工、批发)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揭示产业金融化过程中的落地问题和趋势看法。
“资金流”补充仍是首位
○
众多的互联网黄金金融平台,是行业产融结合的一个重要补充。主要功能从传统的资金输出,转化成原材料借贷的模式,为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企业解决资金负担。深圳市金玉福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奖说:“在行业重资金的模式下,如果没有资本和新鲜血液的补充,包括创新设计、产品研发等投入,都将很难开展。”
如果按照老传统,民间借贷、亲朋好友借贷等,年息一般都在18%至20%左右,企业财务费用较高,不堪重负。资本和产业进行结合,一般年利率都控制在7%左右,可以明显降低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利润会明显提高。
在黄金珠宝产业互联网金融化平台上,基于传统金融的重要其更为灵活、人性化、定制化的功能均在不断的升级建设中。除此之外,加工企业也很关注平台所建立的渠道是否畅通无阻,能否满足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
“诱导”消费应慎重
○
纵观各个黄金珠宝金融化的平台操作,均为黄金珠宝行业的实体店面和网络客户端吸引来不小的客流量,平台所打造的新型消费模式也是打开了消费者的新型消费理念。
在消费理念转换中,受益颇多的便是“共享”的理念,首饰租赁便是最好的体现。这是传统的珠宝行业切入金融服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首饰租赁环节中,消费者既可以选择租用,可以免费退换。但是这个环节需要设定一个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消费者如果如期归还,可以免费退还押金,如果想继续佩戴或拥有它,也可以选择购买。在产业和金融结合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盘活产业中的库存,同时有效促进企业的销售达成。
深圳市苏莉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龙武认为,“珠宝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切入金融服务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首饰租赁之所以能在行业开展,主要原因在于珠宝能保值和其穿戴损耗极低。”
共享首饰吸引了一部分对特殊场景(如:晚宴)有佩戴需求,并不需要永久“拥有”的人群,同时也满足了喜欢“快时尚”人群的消费需求。通过“特殊”的销售方式,让消费者在“共享首饰”的小场景下拥有了更具感染力的“消费体验”。
与此同时,黄金的金融属性也被放入到平台中,通过存金、购金的方式将黄金的“实物储蓄”转换成“虚拟储蓄”。从基本原理来看,这样的操作方式与银行的实物黄金购买的方式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银行的实物黄金只是实物,而平台所存放的实物黄金将流向黄金加工企业,加工制作成首饰后,再次流通到市面上。同时还能将有提金、首饰需求的客户引流到合作的终端零售店中。
这种金融方式的转换,表面上是将黄金的金融属性与首饰相结合,乍看能吸引很多做投资理财,或者准备涉及投资理财的消费者,为他们上一份双保险。但如果消费者将目光聚焦在金融属性上,不难发现利息与手续费的进、出数字十分相近。在体量较小的情况下,收益会与银行的活期储蓄利息相近,并不算一份很好的理财项目。若将目光聚集在黄金首饰上,加工企业与平台发生的只是简单的租借关系,能够为企业提供成品首饰溢价能力的仍旧是企业自身的工艺、设计和品牌价值。
金融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使用平台的时,要清晰了解自身需求,是保值还是佩戴,不然便会有部分消费者在盲目的选择过程中为产业金融化中所产生的利息买单。
在黄金珠宝产业中,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根源在于消费者。消费者对金钱的损失是一时的,但对损失的感觉是持久的。在新型的消费模式诞生时,应理性的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
相关阅读
百泰集团:弘扬黄金文化,理性看待国潮
2019年是百泰的发力年。作为黄金珠宝生产制造企业公认的领头羊,百泰在2019年9月珠宝展期间两大举措吸引了诸多关注:其一是与周大福高调合资成立福盈泰,整合7大国际IP引业界关注;其二是以“百泰精工”全新定位打造五大原创系列,风风火火搅
粤豪集团:传承创新,“碰巧”融入国潮
“粤豪的企业使命就是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这个使命是自粤豪创立之初就确立,而且一直坚持到今天的。”粤豪集团的市场负责人这样介绍。“关于这个使命,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把它贯彻了下来,你在全公司任何地方包括员工手册都能看到,所有员工入职都进行培训的。
甘露集团:以零售视角创新价值
当国潮风刮起的时候,珠宝行业有时尚尖端的年轻“潮”风,有故宫宫廷风,也有老上海怀旧风情的,还有传统时尚混搭“土酷”风的,而甘露的洋派国潮在其中就显得别具一格。问及为何会用“洋”模特来表现“国”潮,甘露集团总经理郑焕坚介绍,“现在流行新国潮风
中国黄金:要以高水平审美将国潮文化传递下去
从故宫淘宝的爆款文创产品“故宫口红”到文化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故宫博物院掀起了一股带有“传统文化复兴”意味的“国潮”风,并在近两年来带动了各行各业对中国元素的推崇。2018年底,中国黄金开始关注文创相关首饰,陆续有合作供应商将故宫文
中国珠宝:“国潮”风势不可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对“国潮”这一概念的明确解释。而近两年“国潮”这一概念在国内高频次地出现,上至国家相关部门,下至普通民众,使其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