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珠宝文化产业园: 不一样的基础 打造不一样的产业园

2017-08-15

文/本刊记者 魏翔琪


广东常平珠宝文化产业园(下称:常平产业园)是东莞市打造“珠宝玉石”产业品牌最强载体,是东莞市转型升级基地示范项目,总投资168亿元,占地面积1690亩,建筑面积达288万平方米。至2015年9月,园区一期已经封顶,二期、三期、四期已全面启动。


据了解,常平产业园按园内建有生产加工区、展示交易区、指数发布及电子商务区、物流区等功能分区。园区内设有珠宝玉石交易中心、一站式办公、保税仓、珠宝鉴定及珠宝技术孵化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内设有全智能化园区安保系统,24小时监控,做到企业零干扰,提供五星级的物业保障服务。


夯实配套服务基础


宝力集团旗下的产业地产、金融投资、文化运营三大模块是常平产业园物业服务的最大保障。据宝力集团董事傅羡英介绍:“我们进军珠宝行业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很多产业园在运营过程中会发生物业公司更换的情况,这也会为产业园中的企业带来很多交接上的麻烦。我们本身是做产业地产起家,产业园的配套服务往往代表着一个产业园的生命力,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多年产业地产的经验,能清晰了解配套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这也是我们做产业园最为扎实的基础。”


从一期产品建设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些常平产业园基础配套设计中的独特之处。据介绍,厂房内单层承载压力达500kg/㎡,每层专设特殊设备区,承载力1200kg/㎡,瞬间冲压承载力300-500t。底层链接黄金珠宝交易市场,直接通物流区及地下停车场,疏散距离及防火分区皆满足各种工业生产的特殊消防需要划分。每栋厂房燃气到户,免除商户自行安装,设有专业废水、废气排放管道。从老产业园的角度来看,常平产业园更全面为企业提供便利;从新产业园的角度来看,常平产业园已经为众多奠基、施工、规划中的产业园做出了很好的范例,为黄金珠宝产业园的升级率先做出了表。宝力集团多年积攒的经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处率先迈出第一步,让常平产业园在整个行业的升级过程中占据了天时。


交通便利,省时省成本


常平产业园的先天具备地理优势。园区地处广东铁路公路几何中心,在大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交汇处,距常平火车站(高铁站)仅3分钟车程,30分钟高速列车即达广州和香港。地理位置上亦是处于揭阳阳美、广州荔湾、南海平洲和肇庆四会等全国翡翠玉器加工产业主要集聚地的中心点。


在傅羡英看来,众多珠宝加工企业逐渐迁徙出罗湖区,将是黄金珠宝行业转型升级必走的路。然而,迁徙的最终目的是要降低成本,促进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的孵化发展。所以,物流、运输等方面的交通成本便成为了企业节约成本的关键。“我们初涉珠宝行业,对于贵重物品在运输中需要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的重要性,在多方面的考量后最终选择常平镇这个交通纽带。”


目前,莞深城际轨道将在公明、黄江接驳。由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组成的一体化轨道网将是未来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随着蓉欧快铁支线延伸至东莞、虎门港口等,常平无疑将成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这也是常平产业园规划中不可被复制模仿的地利。


为创业孵化育人才


随着珠宝产业规模扩大升级,产业聚集区及加工基地的增加,珠宝行业就业率提升等形式利好,珠宝类专业不断扩展延伸,珠宝职业教育得以顺势迅速发展。常平产业园与常平珠宝培训中心联合为产业园人才孵化提供了平台。傅羡英说:“我们主要目的是打破珠宝行业内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珠宝专业人才的培养。到9月份将进行第一批珠宝生产加工的专项人才培训,时长三个月便可直接进入工厂实习,避免加工企业的二次培训。”


为了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常平珠宝学院成立珠宝首饰行业人才需求的各项实战技能学习,并提供整套的教育服务解决方案。未来,常平产业园将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通过两方优势互补,务实推进珠宝宝石研发、人才培养培训、战略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双方建立起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傅羡英表示,将与中国地质大学在科技难题攻关、创新型企业培育、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出一条合作的新模式,依托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常平珠宝文化产业园的地域优势,再次为产业园聚人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