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迭代

2017-06-19


文/田金刚


2016年以来,电商的说法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16年10月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的演讲。在马云看来,“未来10年、20年,将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法,只有新零售”。


这是零售创新体系的自然迭代,也是一场关于零售行业的自我革命。


如果说,以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为内核的零售创新1.0,是通过改造后端供应链,优化前端店铺组织、呈现形态,并通过运营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提高零售的坪效;以渠道扁平化和效率最大化为内核的零售创新2.0,是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从前端获客运营,到供应链管理,再到最后的支付方式和物流交付,全面革新了零售行业的组织方式。


那么,这一轮“新零售”的出现则可以看做是零售创新的3.0版,某种意义上有可能成为终极版本。其产生的背景一方面归因于电商红利的消退。毕竟目前除了依靠运营和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带来体验优化外,创新者很难从原有的电商模式中破局。另一方面则是这一轮人工智能和日益数据化的电商生态的技术和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零售业受到了新技术的自然牵引。


新零售的核心是零售与数据的结合,不再是简单的零售线上化,也不是风行一时的O2O。它更像是对O2O概念的重构和升级,不再强调线上和线下的差异和流通,而将二者视作同一空间的整体。阿里研究院在其《新零售研究报告》中将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和零售五种大爆发归纳为新零售的三大特征,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数据化。


可以想象,随着用户数据的日益完善,从线上到线下,依靠传感器和智能手机定位,消费者的画像可以被清晰描述,使得零售经营者能够更理解用户随时随地的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推荐与服务。


当然,这种数据化绝不仅仅是用户画像的数据化,同时也是经营理念和商业组织形式的数据化,伴随数据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销售数据的预测到实际销售数据的分析,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将变得更加精准和可控。在人和商品都逐渐以比特量化的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新零售带来的将是经营者运营思维的转变,以及零售价值链的重塑。


以此为标准,反观和对比当前珠宝行业中以“新零售”自居的诸多创新模式,至少有70%会被“扒皮”。那些披着新零售外衣的零售模式,大多藏着“货→场→人”的传统内核。一些包装在大数据概念下的所谓创新业态,看起来更像是对过往O2O模式的小修小补。这些离真正的新零售都很遥远。


由于独享政策开放、原材料价格上涨、中产阶层崛起三大红利,中国黄金珠宝行业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以卖方为主导的发展时期。那也是整个珠宝行业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里,业者惯性思维引发的转型惰性,让如今业者在遭遇行业危机时有些无所适从,也让整个行业在面对新事物时多少显得“谨慎有余而冲劲不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说由于产品非标、价值昂贵、注重体验等先天短板的存在,珠宝行业在电商的时代潮流中被远远抛在了后面,那新零售的出现,无疑是上帝在关闭所有门后为珠宝行业开的一扇窗,有可能成为珠宝行业在新世代里弯道超车的终南捷径。以珠宝行业多年深耕线下渠道的丰富经验,在嫁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时,在硬件设施、运营策略等方面应该会有比较强的先发优势。比如,在如何更精准、高效、低成本地获客这一点上,经验一定有着更高的价值。


万物流变。在当前这样一个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里,旧的业态如果不能主动拥抱新时代,坐等被革命可能是唯一的宿命。


洪流将至,无人可以全身而退。当服装行业、家居行业已经纷纷驾着新零售小船轻松上岸时,希望珠宝行业至少能有一部分人开始尝试摸摸石头,而不是一如既往、固执地站在干岸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