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黄金:工匠精神+消费觉醒的“再设计”

2018-06-22

本刊记者张圆、徐以冰 

明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伟荣。



“古法黄金的由冷趋热,由少数人的认知变为多数人的认同,不仅填补了首饰生产手工创新的空白,而且开创了黄金手工类工艺产品的新品类‘蓝海’,预示黄金珠宝业的‘工艺复兴’,标志着工匠精神与消费升级之后的‘再设计’与‘再出发’。”明丰珠宝总经理戴伟荣如是说。


今年3月,明丰召开古法黄金产品发布会,是中国黄金珠宝“风向标”——水贝圈较早发布古法黄金产品的生产企业之一。


据戴伟荣介绍,早在2013年,明丰在市场调研时,发现由民间传承宫廷技艺的新古典金匠,通过对传统八大金工工艺——鎏金、花丝镶嵌、锤鍱、金银错、掐丝、炸珠、錾花、累丝技艺的深入挖掘,结合古老的工艺,融合现代设计理念,重新诠释古典黄金的技法,让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美妙的火花。经过深度的研发,今年3月发布了第一代古法黄金产品,明丰对古法黄金“新物种”走过了前期潜水——早期试错——到近期迭代的“三部曲”。


“古法黄金最突出的是古法工艺和文化内涵。作为专业制造企业,我们很清楚的是,古法黄金因为金重,不可能像轻奢首饰那样成为爆款,但它满足了一大波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的需求。至于市场接受度能有多大,由市场说了算。”戴伟荣说道。


“我们在零售市场做过调研,问店员什么是古法黄金,他们给的定义五花八门——古代的、手工的、做旧的,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去跟消费者沟通。这说明,终端店没有将古法黄金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传达给客户,消费者是出于自身对产品的喜爱而买单的。当然,这也表明我们需要为产品从研发到终端销售的营销做好全套一站式服务。”戴伟荣称。


作为古法黄金“先行者”与“领跑者”,明丰对古法黄金自己独特的定位与定义是什么呢?戴伟荣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五传三觉”:一是技艺传承,二是图腾传家,三是精神传世,四是文化传递,五是故事传播,从而达成“三觉”——产业觉醒、文化觉醒、消费者觉醒。


明丰于今年3月发布古法一代产品,6月将发布二代产品,目前,正在研发古法三代。迭代产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用户反馈,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喜好感与获得感。


戴伟荣认为,现在古法黄金产品还是手工工艺上的呈现,对文化内涵的诠释还不够丰满。


他指出,现在不少上游企业对古法黄金产品的热炒,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业内同行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与认可,是珠宝行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意识觉醒。


从表面看,复杂的花丝工艺通过设备也能完成,甚至某些工艺设备能做出更好的效果。但手工赋予的情怀温度是冰冷的机器无法替代的。古法黄金更重要的价值意义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唤醒。


日本一位车床工人兼作家小关智弘说:“从脑传达到手,才成为技能”,“技能是带着体温的技术”。“技能”区别于“技术”之处在于,它是知识、经验等“知识面”与动手能力、劳动态度等“实践面”的结合,为掌握某些基本技能往往需要多年的努力、积累和忍耐,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奋斗和继承。


戴伟荣还认为,古法黄金的兴起,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与供给侧改革互动的结果,是中国文化自信在珠宝业的显现。中国珠宝文化历史悠久,最早的金银首饰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逐渐发展中融合形成中国珠宝独有的文化底蕴,如果失去这些文化底蕴,珠宝也不过是一堆货币,或是一堆美丽的石头。


戴伟荣告诉记者,当下,国内经济形势良好,中国的国际形象日益提升,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日益增强,作为中国珠宝业的“积极分子”,明丰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有能力,唤醒国人对中国珠宝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并将之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