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比尔斯进军合成钻石市场 中国准备好了吗?

2018-06-05

本刊记者田金刚、任心悦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对于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句话,戴比尔斯首席执行官布鲁斯·克利弗(Bruce Cleaver)肯定有透彻的理解。


5月29日,全球钻石行业巨头戴比尔斯发表声明,宣布将推出合成钻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并于今年9月份开始供应价格不等的合成钻石饰品,且每一颗0.2克拉以上的合成钻石都会拥有特殊的识别标志。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作为天然钻石行业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和形象代言人,戴比尔斯的一纸声明,无疑是向钻石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从对合成钻石的打压、排挤、联合抵制,到亲自“下水”,参与、推动合成钻石市场的发展,戴比尔斯的态度出现180°的转弯,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商业考量?有着“钻石行业风向标”之称的戴比尔斯此番行动,会对整个钻石行业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的天然钻石消费国和最大的合成钻石生产国,能否凭借这一事件以及后续发力,在全球钻石产业价值链上攫取更多的话语权?

 

“打脸”背后

 

在推出声明之前,戴比尔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然钻石“卫士”。尤其面对合成钻石“入侵”的潜在威胁,戴比尔斯近些年的表现可谓“勤勉尽力”:在以“透明、责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16中国国际钻石产业高峰论坛上,戴比尔斯方面的代表认为,“合成钻石尤其是未经披露的合成钻石进入市场,将对消费者购买信心和欲望带来冲击,需要高度警惕”,类似言论在其他场合也有提及;2015年,戴比尔斯联合其他6家世界级钻石公司成立钻石生产商协会(DPA),并启动“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的推广项目,与“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营销口号相比,新口号更加强调“真实的钻石”(“Real Dimond”)的价值,这被市场普遍认为矛头直指“合成钻石”;此外,戴比尔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合成钻石生产公司——元素六(Element Six),也多次宣称所生产的合成钻石只用于工业用途……


既然如此,戴比尔斯为何要冒着“被打脸”的风险推出合成钻石品牌呢?


在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顾问刘厚祥看来,戴比尔斯此举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他认为,戴比尔斯做好了至少五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区块链技术的运用。目前戴比尔斯推出的区块链溯源平台特拉尔(Tracr)已成功实现了100颗钻石从矿山到零售的数字化追踪;二是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等因素,天然钻石的开采越来越困难;三是随着天然钻石的开采越来越分散,毛坯钻石的价格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失控状态;四是合成钻石生产技术发展迅猛,大颗粒、高质量、低成本的趋势不可阻挡;五是合成钻石进入业界视野和市场已有时日,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出口。


与此同时,合成钻石的排查和鉴定设备、技术的进步,也是前提条件之一。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有着完全相同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结构,因此一直是社会关切的热点。不过,据了解,近两年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前沿设备包括戴比尔斯生产DiamondSure、DiamondPlus,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的多波段诱导钻石发光仪GV5000等排查仪器,沿以DiamondView、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能谱仪等鉴定仪器。据NGTC首席科学家陆太进透露,目前以NGTC为首的检测机构完全可以做到科学准确区分天然和合成钻石,真正为钻石行业发展保驾护航。而且戴比尔斯近年来一直与NGTC保持密切沟通。戴比尔斯此次推出合成钻石品牌,说明其在检测技术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过,作为一个逐利性的企业,戴比尔斯选择在这个时机推出合成钻石,商业上的考量不容忽视。市场需求当然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美国是最先引入合成钻石的市场,也是合成钻石发展最迅速的市场。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美国已经有超过400家门店销售合成钻石。2016年,施华洛世奇也开始在美国上线其合成钻石品牌。合成钻石以其低价、科技、环保等宣传理念和特点,正受到更多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欢迎。戴比尔斯的这份声明也指出,其“开展了大量消费者调研,结果表明消费者认为合成钻石是时尚首饰中最具吸引力且充满趣味的俏丽首饰。”布鲁斯·克莱弗(Bruce Cleaver)亦称“合成钻石将是戴比尔斯进入时尚珠宝领域的一个巨大机会”。戴比尔斯所选择的“试水”市场首站同样是美国市场。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戴比尔斯此举或许还包含着一个更大的野心:虽然合成钻石市场的发展趋势无法阻挡,但游戏规则必须由我来主导和制定。广州钻石交易中心总经理梁伟章认为,LightBox更精确地定义了合成钻石首饰,包括名称术语和价格。未来将由天然钻石资源配置集团主导合成钻石营销市场,是可以预见的结果。“戴比尔斯通过Lightbox的市场投放,可迅速而权威地帮助消费者澄清疑惑、充分认识实验室合成钻石的本质、生产方式以及实验室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区别。”

 

规则重置

 

而对于中国的钻石企业来说,戴比尔斯进军合成钻石市场,意味着什么?


由于戴比尔斯独特的垄断地位,一直以来,中国众多的天然钻石企业扮演的更多是分销商和代工者两种角色。能在价值链上向上攀爬一级——比如拥有戴比尔斯的看货商资格,被认为是品牌实力的象征。因此,对于天然钻石企业来说,如果想在钻石行业发展中不掉队,未来一段时间将每天面临着“当老大All in了,你跟不跟?”的抉择。


不过,自“戴比尔斯推出合成钻石品牌”消息曝出后,《中国黄金报》记者重点采访了数位业内钻石领军企业,包括加工和零售企业,得到的多数答复仍然是“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相比较而言,合成钻石行业的市场主体似乎对戴比尔斯的这次行动更加关注。凯丽希钻石科技CEO郭升认为,戴比尔斯对合成钻石的态度转变,可以看作是对以前所作所为的一种“纠偏”。从长期排挤、轻视,到采取行动隔离、打压合成钻石,到积极参与,说明戴比尔斯充分认识到合成钻石市场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这无疑将增强合成钻石从业者的信心,也会带动更多的天然钻石企业布局合成钻石市场。


作为中国合成钻石生产企业的代表之一,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凯表示,戴比尔斯推出合成钻石品牌,标志着天然钻石企业对合成钻石的认可和接纳,必将有利于促进合成钻石市场的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


然而,虽然从表面上看,戴比尔斯对合成钻石的态度有所改善,但戴比尔斯的这份声明仍被很多人看作是“温柔一刀”。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其推出的产品价格。按照声明,Lightbox将提供无色、蓝色和粉色三种颜色的合成钻石首饰,钻石最大为1克拉,售价800美元,不存在克拉溢价(即0.25克拉裸石售价200美元,0.50克拉裸石售价400美元)。此外,戴比尔斯称,其不会按照天然钻石行业的4C标准,对合成钻石的颜色、净度、切工等进行分级,即使在天然钻石中极为稀少且珍贵的蓝色和粉色钻石,Lightbox在定价时都一视同仁。


单纯从价格上看,以1克拉裸石为例,目前中等品质的天然钻石售价约8000美金,其他合成钻石生产商售价约为4000美金,因此1克拉800美元的价格是一个“极富侵略性”的价格(《彭博周刊》语)。郭升认为,目前戴比尔斯设定的产品价格,应该是没有利润可言的。不排除其是利用低价战略快速占领市场,确立品牌地位,同时也是对竞争者的一种打击。不过,他认为,业界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戴比尔斯在9月份具体推出的钻石产品,包括其最终的品质究竟如何以及是否有足够大的供应量。 


而在张凯看来,戴比尔斯在声明中所提的产品定价对于华晶金刚石的影响不会太大。从0.25克拉规格看,目前华晶金刚石主流生产的合成金刚石毛坯大小为60分至1克拉之间,裸石为30分至60分之间,0.25克拉的综合生产成本低于200美元;从1克拉的规格来看,颜色、净度、切工上乘的高品质合成钻石,生产成本高于800美元,但品质中等偏下的1克拉钻石,其生产成本甚至低于800美元。“戴比尔斯所提的价格参数很模糊,如果现在直接与国内生产成本作对比,并不合理,需要等到9月上市后才能作比较。”


但无论是郭升还是张凯,除了价格以外,他们更在乎戴比尔斯声明中所提的“钻石不分级”的条款。张凯认为,尽管现在欧洲多家质检机构如JIA、IGI等均提供合成钻石分级服务,但以戴比尔斯的行业影响力和体量,一旦合成钻石的产品定位成为行业共识,不分级成为行规,此前合成钻石所采取的对标天然钻石的定价体系和分级系统都将遭遇挑战。“大家可能会被迫适应新的规则,一种由戴比尔斯制定的规则。”张凯说。

 

中国机遇

 

合成钻石市场一旦打开,中国的机会在哪里?合成钻石会最终取代天然钻石吗?一度深处钻石产业价值链底端的中国市场,能否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些或许都将成为业界未来数年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台钻科技(郑州)有限公司、郑州硕达钻石有限公司负责人苑执中博士看来,合成钻石进入市场并最终完全取代天然钻石,“并非遥不可及,存在非常大的可能性,甚至会在五至十年内发生”。他说,戴比尔斯数十年研究合成钻石的生长,并信誓旦旦说不会做首饰销售。如今戴比尔斯“食言”,将会给天然钻石市场带来大波动。这也从侧面验证了“钻石销售是个世纪大骗局”这个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逻辑上分析,苑执中博士认为,戴比尔斯供应的合成钻石定价中,1克拉的钻石定价较现有市场中等品质的合成钻石低很多,但25分的合成钻石定价又偏高。这就导致一种结果:戴比尔斯小颗粒的合成钻石没有市场,而1克拉的钻石目前并不知道品质如何。即使是高品质1克拉钻石,戴比尔斯现有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成本将无法解决大量供应的难题,最终消费者还是会选择价格正常的其他品牌。


苑执中博士认为,一旦合成钻石大量销售以后,天然钻石的经营会更加困难。一方面天然钻石在地球上的存量有限,合成钻石市场兴起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小颗粒天然钻石的价格,即使大颗粒钻石毛坯的价格上涨,但在同一批开采的钻石毛坯中,总体收益会下降,无法继续支撑日益高昂的天然钻石采掘成本,导致天然钻石的量会越来越少,市场萎缩;另一方面,随着合成钻石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品牌和消费者会选择合成钻石,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将很可能会出现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市场的相同结局,“现在还会有人在买珍珠时询问是天然还是养殖的吗?”


按照这套逻辑,在合成钻石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上,中国是否能从追随者成为领军者,从规则遵守者化身为规则制定者,从业者的话语权会否更多?


据中国黄金报社2016年出版的《合成钻石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合成钻石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两省,绝大部分出产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其中最大可生产10克拉Ib型黄色合成钻石,而且多家公司拥有1克拉以上批量生产技术。


此外,国内合成钻石大部分都是采用高温高压(HPHT)法,而以戴比尔斯为代表的欧美企业主要采取气相沉积法(CVD)法。从全球平均生产水平上看,宝石级CVD合成钻石的良品率只有10%,而HPHT合成钻石的良品率相比稍高一些。全球宝石级小颗粒无色合成钻石几乎都在中国制造,国产HPHT大颗粒合成钻石产量相对较少、价格较高,约占全球产量的一半。


与此同时,从成本分析来看,就目前世界合成钻石的产业格局看,CVD主要以生产大颗粒合成钻石(毛坯大于0.5克拉,裸石大于0.2克拉)为主,HPHT主要生产小、碎合成钻石。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成本控制。HPHT生产小、碎合成钻的成本低,生产大颗粒合成钻石的成本要高于CVD大颗粒合成钻石的成本。目前,生产1克拉CVD合成钻石大概需要300个小时,生产1克拉HPHT合成钻石的周期也在200个小时左右,且颗粒越大,需要的周期越长。这意味着,相同质量和大小的合成钻石,CVD生产时间要慢于HPHT,这是由于CVD合成钻石的生长机理决定的,要加快速度,就需要增加成本,甚至比HPHT的成本更高。


这意味着,从供应链上看,无论从技术产能,还是生产成本,与国外相比,中国在合成钻石领域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从市场前景看,按照佛斯特&苏利文咨询公司2014年报显示,宝石级合成钻石预计在2018年达到近200万吨,2026年将超过2000万吨,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如何将这种巨大的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价值链上的胜势,却是每一个业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当前在合成钻石领域的对手,是以戴比尔斯为首的,拥有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强大的分销体系、雄厚的资金实力的跨国垄断集团,并且是在他们主动挑起“战争”的情况下——这注定是一场艰苦卓越的“战争”。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合成钻石业界背靠强大的国家战略支持(郑州是国家特批的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以及一个深不可测的万亿级别的国内市场。这些,或许将是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的坚强后盾。


(实习生张明明、何思璞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