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忠诚度更高
本刊记者 郭士军 蒋子清
关键词:消费心理偏向保值增值、品牌单体店面积大
辽宁省黄金珠宝市场的发展历程基本与国内黄金珠宝市场发展同步。
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辽宁省黄金珠宝市场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发展契机。辽宁省珠宝市场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至2017年,这一阶段是辽宁珠宝市场“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当地业界人士将其比喻为“机会主义时期”——就像是你上了一艘船,即使不划桨,也有往对岸吹的风,可以到达彼岸;第二个阶段是2018年后及今后一段时间,这个时期应该是“理性消费时期”,消费者更加趋于理性,市场也将趋于放缓,这对整个行业来说将是一次大的考验。这个时期,人才的作用更加凸显并将发挥主要作用。
在辽宁省地区,目前黄金珠宝消费市场以黄金饰品为主,其次是钻石和翡翠。年纪较长者,对于黄金饰品及钻石消费的心理偏向于保值增值,而年轻人消费黄金珠宝的考量因素是“好看、独特”,倾向于一些品牌主打款、定制款等。
商圈是黄金珠宝品牌争夺门店的主阵地。在辽宁省,以沈阳为例,黄金珠宝门店以“大店”为特点。
沈阳市区主要有两个商业中心,一是中街商圈,二是太原街商圈。沈阳中街商圈街道两旁林林总总地有十多家珠宝店,这些店有一个共性特征——品牌单体店面积部分都在3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这是沈阳珠宝店不同于全国各地最大的特征之一。
太原街是和中街并称的商业街——沈阳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它的全部构造都是仿建日本银座商业圈而成,豪华奢侈,每年吸引着众多游人来访。太原街另一大特色就是中西结合,古今融合。从上世纪20年代的老建筑到现代气息的摩天大楼,都集中在太原街沿线,新世界百货、百盛、万达广场等各种品牌汇集,星光璀璨。
在品牌竞争方面,辽宁省黄金珠宝品牌主要有三个梯度,第一是港资品牌如周大福、谢瑞麟、周生生、六福等,主要集中在商场内;第二是全国全品类品牌中国黄金、老凤祥等,直营单体店及商场店均有设立;第三是本土品牌如萃华、林大生、荟华楼等。
囿于当地珠宝品牌数十年的发展积淀,其在当地形成了深度的影响力,消费者对本土老品牌的认可度及忠诚度高,本土品牌在当地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伴随着港资品牌及全国全品类大品牌近几年逐渐进入辽宁珠宝市场,给当地本土品牌敲响了“警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同时,非本土品牌进入辽宁省黄金珠宝市场,也面临着市场培育及各品牌之间竞争的关系,各品牌对“零售店”争夺的“热度”只升不降。(责编:刘丽丽)
相关阅读
百泰集团:弘扬黄金文化,理性看待国潮
2019年是百泰的发力年。作为黄金珠宝生产制造企业公认的领头羊,百泰在2019年9月珠宝展期间两大举措吸引了诸多关注:其一是与周大福高调合资成立福盈泰,整合7大国际IP引业界关注;其二是以“百泰精工”全新定位打造五大原创系列,风风火火搅
粤豪集团:传承创新,“碰巧”融入国潮
“粤豪的企业使命就是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这个使命是自粤豪创立之初就确立,而且一直坚持到今天的。”粤豪集团的市场负责人这样介绍。“关于这个使命,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把它贯彻了下来,你在全公司任何地方包括员工手册都能看到,所有员工入职都进行培训的。
甘露集团:以零售视角创新价值
当国潮风刮起的时候,珠宝行业有时尚尖端的年轻“潮”风,有故宫宫廷风,也有老上海怀旧风情的,还有传统时尚混搭“土酷”风的,而甘露的洋派国潮在其中就显得别具一格。问及为何会用“洋”模特来表现“国”潮,甘露集团总经理郑焕坚介绍,“现在流行新国潮风
中国黄金:要以高水平审美将国潮文化传递下去
从故宫淘宝的爆款文创产品“故宫口红”到文化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故宫博物院掀起了一股带有“传统文化复兴”意味的“国潮”风,并在近两年来带动了各行各业对中国元素的推崇。2018年底,中国黄金开始关注文创相关首饰,陆续有合作供应商将故宫文
中国珠宝:“国潮”风势不可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对“国潮”这一概念的明确解释。而近两年“国潮”这一概念在国内高频次地出现,上至国家相关部门,下至普通民众,使其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