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 党建应为企业保驾护航 应是年轻人的引路明灯

2017-10-17

文/本刊记者 张圆

何黎

资深职业经理人,

现任万足金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

入行二十余年,入党二十一年,

曾在山东黄金、百爵等大型公司任职。



采访何黎这位老党员当天,是个周末。他的老朋友介绍说,这是位工作狂。这一点确实符合人们对于“老党员”的认识——兢兢业业的模范形象。

“我是21年的老党员啦。1996年刚参加工作时提交了入党申请。”据何黎介绍说,他的父亲是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受父亲的熏陶,他成为一名党员也可谓“根正苗红”。


何黎是最早从国营企业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也是踏入黄金珠宝行业较早的一批大学生。他金融专业出身,却受从事艺术品行业的母亲影响,从银行圈转到了珠宝圈。做了一年的北漂后,他去了番禺,接着在深圳扎根至今,可以说遍观珠宝行业20年的发展。这当中他感受到时代的巨大变迁和行业的飞速发展,他认为这一切与党的领导和改革分不开。


虽然是一位老党员,但实际上,何黎已经很久没有正常过党组织生活。他的组织关系在重庆街道,街道的党支部书记每年与他保持联系,除了党费一年一交,每逢重大事件,还会打电话、发微信传达中央精神。


“中国的改革大潮导致像我这样长期散落在各地的党员非常多。”但他感到,这么多年来党的关怀始终如一。“每年党的生日,回去见支部书记时,他还会给我留着两条毛巾,这些党的关怀再微小也是温暖的。我们就像被线牵住的风筝,是被党牵挂的。”


而在水贝圈,成立党组织的企业并不多,因为这里聚集更多的是民营企业。“我一直认为在民营企业里面更需要通过党建工作来凝聚年轻的员工。”何黎说。


说到现在的年轻人或者年轻党员,他有些忧心。“老话爱教育年轻人要吃苦耐劳,并不是说鼓励不休息地拼命工作。而是说,在这样物质文明昌盛的时代,我们的精神生活能不能跟上步伐?”

中学时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句“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影响何黎至今。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有些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在个体主义盛行的今天,他很难理解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热衷物质享乐,过分放纵的个性。


何黎认为,浮躁的社会环境并不利于年轻人和企业的成长。在当前行业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历经淘洗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应该是优秀的,而优秀的企业应思考如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水贝圈乃至整个行业来说,党组织都太少了,党建工作也做得远远不够。这是我作为一个基层党员的忧虑——位卑未敢忘忧国。”何黎称。


在何黎看来,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应该是鼓励年轻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除了日常工作和团队建设的需要,还应从国家的角度去给年轻同事们灌输思想,谈人生理想和规划的不少,但是很少有人谈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很多企业对于党建工作有误区,认为它和企业盈利的目标唱反调,但实际上党建工作是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每家企业都应该有真正深入的基层党建工作,让年轻党员感受到党的关怀,以此凝聚他们。现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党组织数量太少”何黎说。


何黎的一位朋友向记者刻画了一番何黎的形象:“他是那种思想上站在云端,又能在实际中站在地上的人”。她与何黎两次共事,深为其折服。从她滔滔不绝地叙述中,能让人更为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个带头的模范党员形象。


“他作为老总,认识每一个员工,常自掏腰包请值晚班的保安人员一起吃饭;从不放弃团队的任何人,对于进步慢的同事循循善诱,对那些年轻爱闹情绪的同事则不厌其烦做思想工作,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党性。”该老朋友说。


“受他的影响,他带出来的业务员不仅努力,而且处世成熟。我目睹过在他身边,一位应届生两年内从青涩少年走上副总监与经理岗位的蜕变。”该老朋友说,“为什么说他是业绩的保证?因为他付出的更多,因为他是党员。他不会只顾一个人往前跑,而是会拉着他的团队一起跑。企业的盈利要靠人,凝聚人心合成战斗力才是根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