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检测市场 多方面发展检测技术

2017-02-06

文/本刊记者 魏翔琪


认证认可作为国际通行的规范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1978年我国引入质量认证制度,随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各界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走过历史进程,站在圈外去观看黄金珠宝检验检测体系,总有一层让人肃然起敬的面纱。当检测机构承担着市场产品质量环节的保证,同时也是在保护着“买卖”双方的自身利益。在国家标准的范畴中每一个正规的检测机构都有自己的研究发展方向,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未来检测机构将带来的“新意”,《中国黄金珠宝》走进深圳市金质金银珠宝检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专访这位拥有几十年检测经验的董事长杨佩。

深圳市金质金银珠宝检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佩(右一)

Q
&
A


《中国黄金珠宝》:如何看待贵金属及珠宝检验检测市场的?


杨佩:根据我粗略的统计非民营检测机构有168家,分布全国各地。这168家中有6家是1993年国家质检总局首批批准成立的检测机构,当时根据市场需求不同,检测机构质检都有分工。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贵金属与珠宝也不再分开了。国家检测机构发展也经历几个阶段,慢慢的才有了现在看到的实验室综合实力,截至到今年,国家级检验中心已经有15家了,另外加上一个游离在边缘的国家有色金属中心,也在做一点黄金方面的业务。


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过去可以说是我运气好,在体系中担任了十四年主任。这些经验也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缺少的是——核心竞争力。不是每家检测机构都能说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时候,我们说要抵御国外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可是从中国加入WTO起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没有进入的最大问题是——价格。检测机构众多,价格比拼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在外国人眼里这里没有钱赚的,但是,这不会是永久的状态,国外检测机构的进入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黄金珠宝》:未来,检测机构的技术将如何发展?


杨佩: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符合市场需求。出据证书不是检测机构的唯一职能,而且市场上的证书价格大大低于检测成本,我们的核心应该是技术研发。我们应该将技术运用到加工厂的生产线中,将工厂成本进行精细化管控,为企业降低成本。这将是从过去的检测费用转换成专利转让费。二是检测技术与其它领域技术进行嫁接。闭门造车是不科学的,只有将其它行业的技术嫁接到检测行业内,对我来说才是一种提升。三就是要做良心科研。我们需要为后人留下我们的知识储备,这也是为未来培养人才,防止人才断层的措施。一定要为后人留下一些东西。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规划,建立研究课题。


《中国黄金珠宝》: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水贝圈的检测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同时查出很多问题,您是如何看待当下检测机构所存在的问题?


杨佩:这次检查总结六个字“扶优、治劣、打假”,也让我们水贝检测市场的现状得到改善。一些检测机构是拥有升级CMA资质认证的,在检查过程中也存在一点“小毛病”,但是它发展的方向是好的,而且也是为行业传递的是正能量,那么这部分检测机构需要扶持。还有一部分检测机构,就不是很正规了,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资质不全,检测人员证不全或者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但是,这类检测机构本身并不是造假,也不是纯粹的惟利是图。它们犹如病人一样,总不能所有的病人都进行“安乐死”吧,这是治劣。最后,就是要打假,尤其哪些三天两天就更换地址的检测机构,要形成一个打击态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