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革的黄金新消费十年

2019-05-15

本刊记者/ 郭士军 蒋子清 王昕晨






消费升级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消费升级浪潮,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演变来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前两次消费升级主要聚焦人们的生活需要,比如衣食住行领域的再提升,家电家装领域的再满足,而第三次消费升级更加关注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


不难看出,这次消费升级中,消费者在看重产品使用价值和服务价值之外,还特别重视对于个性化和体验价值的追求,消费升级的根本逻辑正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黄金珠宝行业,这种消费升级亦在上演。对于未来十年,黄金消费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新业态和趋势?中国应对这次消费升级,该如何科学施策?来自世界黄金协会、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及行业诸多品牌代表人物齐聚一堂,共话“黄金新消费十年”。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行业拓展总监 陈志君:



2017年,中国经济自201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加速增长,经济开始通过向消费端倾斜来重新平衡经济结构。2018年,中国占据了全球金饰需求量的33%,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金饰市场。


随着千禧一代和年轻人群的消费地位不断上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千禧一代搭配为先、保值收藏退位的消费观念下,品牌愈发受到青睐。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而激烈的竞争又带来产品突破创新,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循环。但是,引领行业健康、永续发展的标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市场还需要积极引导。


黄金新十年,品牌应该努力提升用户参与度,用心打造爆款产品,按需生产,做一个有温度的品牌。全行业也应协同整合、求同存议,共谋行业可持续发展。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会长 杨奕:



当前的珠宝市场仍处在发展的上升通道,珠宝企业多年来发力品牌塑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市场在回馈品牌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持续投入;消费者仍然有着稳定的购买黄金珠宝需求,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新消费时代下的消费群体需求已经显示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从单纯的追求“物质满足”,转向对体验、休闲娱乐、文化和精神消费的高度关注。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产品同质化与价格战的问题,不利于整个行业提升品牌、工艺、文化、创意和产品附加值。


目前,中国消费升级呈现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原有的珠宝品牌格局正在被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正面临新时代下各种新模式的全面进入,中国的珠宝企业必须始终坚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标准是质量进步的阶梯”的共识,不断对标国内、国际的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最强品牌,不断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努力引领首饰时尚的新潮流。


金雅福研究院总经理钱源源:



未来十年,黄金消费市场在金价、消费群体驱动力量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金价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受金价持续低迷的影响,黄金消费是去投资化的,而未来十年,黄金价格有望展开新一轮的牛市。黄金销售得益于投资需求的助力,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叠加效应将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激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呈现更丰富的产品形态、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从消费群体的角度来看,“90后”消费群体已经崛起,随之而来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将会深刻影响行业格局,反推商业模式做出变革,从B2C转向C2B的生产模式,个性化定制将会成为新的行业引爆点。


独立国际珠宝顾问、潮流趋势视觉预测

(Trendvision Forecasting)全球创意小组成员 毛文:



自古以来,美的事物都会给人们带来喜悦,这是永恒不变的。美丽的黄金首饰不仅代表个人的品味及风格,还代表着财富与社会地位,传递情感与祝福。


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在发生改变,对于黄金首饰的追求也在发生改变,他们只爱他们喜欢的黄金首饰,并愿意为它排队买单。这时,黄金不仅仅是黄金,还代表着年轻消费者的喜悦。


黄金一直承担着传承和复兴几千年来的手工艺的使命。未来,行业内将涌现出更多元化的材质和创新的科技,以符合年轻人轻松愉悦的审美情趣,传递人类的情感价值。


黄金是美丽的,黄金的未来也一定闪亮。懂美的人才能创造黄金首饰爆款,爱美的人才能为黄金代言。新消费时代,黄金消费最关键的是能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喜悦。 


世纪缘珠宝董事总经理王林:



把“神”戴身上是人类祈福的好仪式。地中海人类16万年前就把具备了“神力”的兽牙做成首饰,戴在身上,增加自己的力量;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2万年前就佩戴用狼牙和贝壳串制成的精美项链,作为护身符。祈福可谓是珠宝市场的另一个蓝海。


世纪缘珠宝全新打造的“好神”祈福金,不是用于结婚刚性需求,而是用来祈福,旨在开创祈福金时代。“好神”祈福金是以传统神话中天地万物的主宰者神仙,美丽传说中具有超凡能力和无穷力量的神瑞为灵感源泉,以顶尖工艺与大师匠心设计,打造能现场祈福的仪式感黄金,传达人们渴望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运和强大能量的美好心愿。(责编:刘丽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