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化内涵才能走远

2018-06-22

本刊记者张圆

邓江竹,独立珠宝设计师,原百泰首饰集团研发设计总监,拥有17年珠宝设计经验。




“我是从一年多以前注意到银行渠道开始有古法黄金出现了。接着是水贝圈在去年底到今年年初刮起了这股风潮。”她说。

 

“古法黄金现在在水贝圈炒得挺热,但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古法’二字顾名思义就是指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自古有之。”邓江竹称。


古法黄金最早来源于宫廷工艺,比如鎏金、金银错、点翠、花丝、景泰蓝等等。也有企业因擅长黄金传统工艺而闻名,如花丝和錾刻等工艺,只不过是没有像现在业内大范围地专门提出这样一个新品类。

现在市面上的古法黄金乍一看普遍是色泽做旧、质感厚重、造型古朴的样子,散发着黄金本有的光泽,但细细观察和感受,光泽、手感和质量还是有些参差不齐。什么是古法黄金?是否有标准和定义?邓江竹认为,古法黄金不能以真假而论。

 

“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和定义。各厂根据消费者不同诉求做出产品方面的不同改进,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会考虑不必太厚重,有的则更看重光泽。这不能说谁真谁假。”这是广义上的古法黄金。


她认为,单讨论狭义上的“古法黄金”才有可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那就是只有古代传统工艺,不能添加一丝比如硬金这样的现代工艺。


再往下缩小范围,多久以前算“古代”呢?她有自己的个人看法:“在我眼里宋代是巅峰。宋代是审美的最高峰,宋代由唐朝的繁复华美转向淡雅极简,讲究意境美。到了清代,审美就很具像。”

 

既然古法黄金自古有之,为何当下格外热闹?

 

老铺黄金在去年入驻深圳万象城。随后周大福也设了古法黄金产品专柜。紧接着水贝珠宝圈的黄金展厅里要么已经出现了这些产品,要么就是在研发的路上。从表面上看,仅仅是跟风吗?


邓江竹认为,古法黄金的兴起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生产,这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必然趋势。她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举国倡导文化自信和家风教养的大氛围,二是消费者在喧嚣社会中追求返璞归真的产品和文化类产品的诉求。

 

她强调,古法黄金如果按现在的水贝模式——只按金价销售,不管配套设计理念的推广,这种文化工艺类产品更多要靠消费环境及产品文化的推广作为背景,不然很容易就难持续。


“古法黄金是很特别的文化产品,一定要深挖文化内涵。老铺黄金的古法黄金为什么卖得贵,消费者也买单,正是因为老铺成功地输出了产品文化的销售理念,加上店里的消费环境和陈列。店员经过统一培训,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及表达的理念。其它品牌的店可以学习?”


“没有文化内涵的古法黄金很难持续。老铺做了这么多年产品款式也不会太多。这波热潮过去,没有深挖内涵的工厂就会沉寂下去。古法黄金接下去怎么走?归根结底要么承载传统文化,要么承载人们的文化审美需求。”她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