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一翔:行业报的作用无可替代

2016-10-20
创刊25年,《中国黄金报》确实不容易。她见证了上海黄金交易所15年的发展历程。而上海黄金交易所能够成功运转15年,就是由实体经济在背后支撑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主任、中央企业媒体联盟执行主席  毛一翔。



我曾经在企业办过报纸,对报纸还是很有感情的。25年来,《中国黄金报》见证了中国黄金行业的发展,很好地记载了历史,也很好地书写了历史,功不可没。

我简单说两个方面。第一点,《中国黄金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企业改革发展、重大举措、重大成果,以及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点,采编队伍的业务素质非常过硬,是能够打硬仗、能够吃大苦的优秀群体。报纸想要办好,对上要吃透精神,对下要体察民情,还要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十八般武艺精通,要有独立思考、清晰表达,对行业要有自己的认识。《中国黄金报》在行业中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沟通交流,还有对政策的引导,对行业发展的促进。

面对凶猛发展的互联网,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体,报纸必须创新转型,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对报纸的创新转型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有几个观点,第一,报纸不可替代的特质在哪里?我认为,报纸有其独特之处,只有真正掌握了报纸不可替代的特质,才能坚持下去。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报纸的受众会被分流出去一部分,但还有一些是分不出去的。比如,电视出现后,广播受到影响,但现在广播电台仍然红火,开车的时候还是只能听广播。因此,报纸在某些方面是无法被替代的,这是我们要坚守的地方,也是我们要探讨的事情。

第二,要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来补充报纸的短处,实行长短结合,快慢结合,线上线下结合,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可以考虑充分发挥报纸从业人员功底厚、资源广的优势,远比新媒体从业人员要优秀。同时要与新兴媒体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我们的资源、信息等优势,是25年的积淀形成的,不能简单说报纸不行了,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第三,当前,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报纸的读者量下降,但是,报社现在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总体读者量并不会下降,而且还会增加。关键是报纸如何转型,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安身立命的方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