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黄金支撑力

2019-05-16

文/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刘山恩






我想把这个命题延伸为“漫谈未来十年中国藏金的国家战略意义及民生意义”,或者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挑战与中华民族藏金的意义。


“修昔底德陷阱”与黄金财富


我们经常说我们正面临百年之大变局,但最根本的或最大的变化是,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由贫穷变为富裕。从穷困变富裕,首先是我们现实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同时在不经意之间也改变了我们的国际关系,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国际关系之变包含着机遇与挑战两重性,最终结果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这决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前途。


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由贫穷变富裕则是对全球社会资源配置格局的调整,其影响是全球性的。这已改变了当今全球的经济格局,也正在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与军事格局,这就是中国之变的世界意义。


人类历史表明:每一次国际关系的调整都会使世界进入一个不确定期。未来的十年是黄金的十年,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十年,但未来十年并不只有阳光,还会伴有阴霾。日益严峻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发展面临“修昔底德陷阱”。


何为“修昔底德陷阱”?2012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副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一种规律:历史新兴的国家总会是对守成大国形成挑战,而守成大国又总会是千方百计压制新兴国家,从而使新兴国家与守成大国的竞争矛盾加剧,甚至会导致战争发生。艾利森对人类500年以来的历史研究表明,在这期间总计发生了16次新兴国家与守成大国之争,12次是以战争为解决矛盾的手段,只有四次是以非战争的手段解决的。人们把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我国从盛转衰的开始。当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3%,194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从此,中华民族开始走上了一个近二百年的图强之路。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一次百年之变。我们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弱者,也因此改变了全球的经济与政治格局。


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而美国作为一个守成大国,两国共同面临“修昔底德陷阱”,因而中美关系由伙伴变为了对手。美国为避免被超越,凭借老大优势纷纷挑起争端,对我国发展的反制和抑制已成为了一个公开政策。面对“修昔底德陷阱”,最终是通过竞争分出胜负,还是通过战争分出胜负呢?这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应对竞争和战争两种情况的淮备。


无论是竞争还是战争,黄金都是必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今天我们把藏金、储金与中华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黄金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地位,是基于数千年的人类文化的塑造。黄金已成为可超越时间和空间、信仰和种族、阶级和职业区隔的绝对财富。而财富是竞争或战争取胜的必备条件和基础条件,所以黄金财富无论是对于新兴国家,还是对于守成国家来说,都是博弈取胜的支撑力。


黄金财富甚至可以成为一种震慑力,即通过黄金财富的眩示而达到不战而胜之目的。古罗马、拜占庭的帝王们屡试不爽,当代黄金这种震慑力仍然存在,虽然已由明转暗。所以,黄金财富不仅可以为找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供有形的物质硬实力,而且还可提供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因而无论竞争还是非战争,黄金都是获得博弈优势的重要因素。


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关键一役


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就是打造社会财富生产与分配的主导权。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博奕的核心就是对社会财富生产与分配主导权的争夺,而竞争和战争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货币主导权是中美博弈的主战场,这是因为当代社会财富已货币化,货币是当代人类最主要的财富存在形态,各种财富都可以货币做标识。所以当代国际中心货币的发行权与控制权的争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民币是新兴大国——中国的货币,美元是守成大国——美国的货币,两者博弈加剧是一个现实的大概率,对此我们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出充分地应对。


现在,美元是国际中心货币,而且形了“一言九鼎”的美元霸权,因而对人民币具有竞争优势,而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是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必须。人民币在国内的使用具有强制性,而在国境之外,人民币使用是一种自愿选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与美元比较的结果。因而,人民币必须要成为一种强势货币,才能扩大国际间的使用率。怎样才能使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呢?这需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价值链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纸币时代,没有价值的纸币之所以具有价值,是人类的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在战后纸币的价值体系中,美元是国际中心货币,与黄金挂钩。这样,美元成为黄金的凭证而被赋于等黄金的价值,而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成为了美元凭证,而被美元赋予了价值。所以,那时纸币的价值归根结底是黄金赋予的。而美国正是因为凭借当时拥有全球官方黄金储备的75%,总计为2.2万吨,美元才成为了强势货币,得以击败英磅成为战后国际中心货币。


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黄金的大量流失,无力再为美元提供价值支撑力,故割断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关系,转而与石油挂钩。这是1974年基辛格代表美国与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组织经过艰苦谈判而实现的,这是美国秘而不宣的秘密,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才被揭露出来。


人民币长期只是一种国内货币,在国际上是一种边缘性支付货币,而且中国的长期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很少,对人民币国际化支撑力很小,所以即使在国内实现了人民币价值的稳定,也不能成为国际强势货币。


变化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改革,人民币与美元挂钓,随美元的价值浮动而浮动。其暗含的意义是人民币价值支撑力进行了再构,由美元为人民币价值提供担保,所以随着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人民币的国际支付能力也在提高,现在人民币已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外贸结算中己占有了3%左右的份额,正开始成为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但是,与美元70%的占有份额还是不可同日而语,人民币国际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中美两国关系现由伙伴变为了对手,美元为人民币赋值模式也受到了挑战,保持人民币的独立性成为破解“修昔底特陷阱”的选择。于是,进行人民币价值支撑力的再构便提上了我们的工作日程,而成为当前的重要改革课题。


人民币与石油挂钩是一个选择。现在已推出了以人民币定价的黄金期货合约,但我们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但却不是主力生产者,也没有油价的决定权。而且,石油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多元角力的趋势,一国货币称雄的时代可能要结束,所以,以争取石油定价权实现人民币的价值支撑的前景有待观察。而与黄金挂钩则是一个具有更大优势的选择,不仅是纸币与黄金挂钓具有历史传统,而且我国有现实优势:我国是黄金第一生产和加工国,是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和进口国,在当今黄金市场上已由跟随者变为了领军者。因而,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人民币与黄金挂钩,让黄金为人民币赋值具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好的前景。这就是选择建立人民币黄金支撑力的时代背景。


人民币黄金支撑力规模几何?


明确我国应有多少黄金才能满足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这是人民币黄金支撑力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于世界来说也同样如此。所以,人民币黄金支撑力的合理规模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在借鉴中寻求答案,第一个可借鉴的就是美国。


美国在实行美元金本位时,美元黄金支撑力规模是当时全球官方储备总量的75%和全球当时总积存的近一半(49.4%)的2.2万吨黄金。黄金非货币化以后,美国仍然保留了全球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的国家黄金储备,分别为8134吨和74%。这一规模是全球官方2019年总储备量的24.57%,为人类存金总量的4.28%。我国黄金储备是1900.42吨,是美元金本位时期美元黄金本位时美国黄金储备的8.36%,是黄金非货币化时期美国黄金储备的23.36%。


另一个参照系是当今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占比。在美元金本位时期,黄金储备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如1979年、1980年时占比为62%,1971年至1980年平均占比为47.7%。1981年至1990年的十年间平均占比为45.71%,之后的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占比下降到21.08%,2001年至2017年的8年平均占比为9.1%,以近8年平均占比计,我国3.04亿美元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应为2766.4亿美元,按黄金现价可折算为6763.8吨,是我国目前黄金储备量的3.55倍。


无论以美国为参照系,还是以全球平均占比为参照系,如果是将人民币黄金支撑力定位于在黄金非货币条件下的货币保险,我们的黄金储备数量目标是达到或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或第二,那么我国黄金储备还要增加6000吨~7000吨。如果要在10年内完成这一目标,则每年中国需增储黄金600吨以上,这将远远超出我国新增矿产金产量;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是定位于实现人民币黄金本位,那将是一个更大的数量,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增加万吨以上,这将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黄金储备的增长虽然增加了货币的稳定性,但对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外汇储备需要在流动性和稳定性之间平衡。因此民间藏黄金就成了更为重要的人民币黄金支撑力的重要来源。


民间存金在我国的历史遗存中并不多。在解放初期,有人估计约有156吨,之后是长达53年的黄金管制,民间藏金被抑制。但1979年,我国发行了熊猫金币,1982年又恢复了黄金首饰供应,民间存金有了增长,但增长很慢。另外,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在全国独家试点开展“黄金寄售”业务,开始从境外进口黄金。以上因素总计在2002年黄金市场开放以前,我国民间存金达到了600吨左右。2003年至2018年黄金市场开放后的16年间,我国自产金和进口金总计达到1.404万吨,扣除国家存金和再出口后,估计市场开放民间存金增约为9200多吨,而加上市场开放前民间存金600吨左右,现在民间存金总量为9800多吨。总而言之,我国民间黄金存量已至万吨级,是国家储金的5.20倍。


未来十年我国民间存金还有多大的增长的潜力?


2018年,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对中国城市家庭财富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家庭总资产平均为161.7万元,可投资规模为55.7万元,在家庭总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7.7%,金融资产只有11.8%,而金融资产中近一半是银行存款,股票只有不到1%。这表明民众资产配置开始远离股票,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民众认识到,要实现财富的保值与传承必需改变资产结构,削减虚拟财富,配置实体财富。黄金做为一种实体财富受到重视,突出表现是2013年所谓“中国大妈”入市抄底黄金,阻击市场空头,由此创造了一个黄金市场的专有名词。


在未来的十年,黄金还将发挥作用,资产配置黄金仍是潮流。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黄金需求增长的势头也不会变化,这是我们分折未来十年民间藏金规模的基本依据。


从2013年至2018年的五年间,我国平圴黄金需求量为2002.45吨,扣除这其间年均再出口黄金311.22吨和回收金263.77吨后,年均增长存量1427.51吨,这些黄金都以金条和金制品的形态成为我国黄金积存,表明我国民间存金有年均增长千吨的潜力。


未来10年我国民间藏金可望再增万吨而达到存金2万吨水平。那时,我国国家储金和民间藏金总计可形成3万吨左右的人民币黄金支撑力规模,这一支撑力规模将达到那时全球黄金总存量的15%。


建立足够规模的人民币黄金支撑力,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人民币价值稳定,是实现民族振兴、破解“修昔底特陷阱”的关键一役,也是实现民众财富保值和传承的根本之道。(责编:刘丽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