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古法黄金”:行不行?

2018-06-22

“古法黄金”到底行不行?




是渠道热而非市场热



深圳市宝联珠宝标准与信息技术促进中心主任曹阳:


现在古法黄金的热度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环节,这表明品牌零售商们尚在铺货,是渠道“热”,不是市场“热”。如果一年后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热度,才能说明是在消费市场上确实热起来了。先不论工艺高低,可以判断古法黄金在制作上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否则为什么大家都能做,跟风这么快这么容易呢?而且,工艺高低在产品差异体现上不明显。所以抛开文化内涵,单谈古法黄金并无意义。


现在在上游企业中古法黄金的“热”更像是一场把小众的佛系文化产品做成大众消费产品的行动,古法黄金产品从题材到内涵也承载了更广范围内的传统文化,而不仅止于佛教文化。“古法”二字不能仅理解为工艺技术,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引领。



客单价太高很难长远



梦工场珠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清飞——


古法黄金可以说是作为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承了好的工艺,是很有文化价值的,也是具备商业价值的。但我认为单件产品总价太高,在当前消费市场去材质化的潮流下,这对企业来说,不易销售。


如果不考虑黄金材质的价值,消费者只为传统工艺买单,那销售很容易达成。像施华洛世奇也是把好工艺放在高铅玻璃里的,材质和工艺是分开的。


老铺为什么分店这么少,难道是不愿意多开吗?不是说古法黄金的工艺有多么复杂,费工费力,而是这类高端市场确实小众。像周大福一直在调整降低黄金产品的比例,这个时候还愿意进古法黄金的货,说明还是看到了古法黄金的商业价值,但不是说指望这个赚多少利润,只是作为一个补充品类。

 

作为一个小众品类,我认为古法黄金做不长,价格太贵,走不远。可以对标别的行业的细分市场,原来在餐饮界有专门供应河豚的餐厅,很受欢迎,但也没听说靠这个开出了连锁店。这本来就是小众市场,不是所有人都会为此买单。



最终会成为新的普货



深圳市峰汇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向洲——


古法工艺只是噱头,并不复杂,所用工具和技术操作相对简单,主要在于制作者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而呈现出不同的表面和颜色效果。在国内,无数的大小工厂都有能力生产这类产品。现在,各展厅都已大量铺货,恐会进入严重的同质化,然后经历价格战,最终成为新的普货。


从工艺效果来说,古法黄金产品确实非常符合黄金这种材质,回归古朴和贵气,能呈现得更有质感,但目前市场出现的基本都是相互效仿的一种光砂效果,随着恶性竞争到来,还有融入其他表面处理的很大空间,产品表面效果会更为丰富,产品也更有立体感。


对零售终端来说,这类产品价格高,利润空间相对大一些,但缺点是金克重大、加工费也贵。消费者能接受这类产品的还不多,销售量并不会很理想。



古法黄金本质上是做中国文化



九五至尊金董事长胡才汉——


现在,古法黄金大热,许多企业都在做,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做模仿,缺少自己的个性,缺少创新。许多人以为自己看懂了古法黄金,认为自己可以做,而且可能比别人做得好。我认为,做古法黄金,背后是一种文化,产品容易模仿,文化无法复制,这是珠宝业至今喜欢模仿,无法创新的原因,总是想走捷径。


2016年,我曾到北京去看过老铺黄金,我整整看了两天,我认为,老铺黄金开创了一种文化营销模式的先河,率先提炼了古法黄金的新品类,在装修风格、环境布置、视觉打造、手工艺展示方面做足了功夫,但技术并没有创新,古法黄金引发风潮,走的是文化营销路线,迎合怀旧复古的情绪,就像火锅“海底捞”你学不会,也像木梳“谭木匠”你仿不了。



古法黄金前景非常乐观



广州市卓尔珠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贤——


古法黄金热的背后说明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出现销售热点,我从不感到惊奇。因为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传统工艺的创新和传承,是迟早要回归的。随着当前消费者层次和观念的变化,单一的黄金保值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他们对黄金提出了工艺上的新需求。

 

古法黄金利用文化传播推广,是非常好的方法。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推广了文化,使消费者对自身的文化的认同,不再媚外,呈现个人的主张。在营销上,为消费者或者品牌营造一个销售产品的环境,以此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古法黄金是伴随消费升级而来



深圳市金明丰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彬——


2017年下半年开始,“古法黄金”成为热词,我认为这个热词跟另一个热词“消费升级”相关联——终端市场由“价格消费”进入“价值消费时代”,即产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某种体验感、满足感、成就感。古法黄金以其质感的工艺、丰厚的文化底蕴满足了消费者的价值消费需求。


而作为消费者来说,对于市场上出现的新鲜事物会产生兴趣并不等于购买,停留在价格消费阶段的消费者,即便产生兴趣也不一定会购买;而追求价值消费的消费者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售卖产品的品牌亦足够信任的情况下,购买的概率应该是非常大的。


古法黄金产品确实做到了首饰行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契合,但真正的契合不应仅限于对传统文化的生硬搬运,还要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去跟消费者当下的生活发生更多的连接,让产品成为时下消费者生活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



还需深入挖掘文化属性



哈伯逊智业集团总裁单士江——


就目前市场而言,珠宝饰品产业链上下游竞争越发激烈,大家都在求创新,产品创新是重中之重,款式、材质、元素符号等等表现手法创新不断,是中国饰品行业的清风与必然,现在的古法饰品、铂金产品等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色彩变化都算是一种创新。但是仅仅是视觉上的创新还是不够的,文化符号的植入,表现形式的变化,出自哪里?表现什么精神、体现什么经典,我觉的还需要深入的挖掘阐述,设计师、厂家要从消费者角度去出发、顺应国家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必要性、重要性、知识性等方面再做深、做精、做透才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