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狂欢背后的珠宝启示

2018-11-26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任心悦  

实习记者 贺轶群




11月,倘若没有“双十一”购物节为之增色,它只是年末一个波澜不惊的月份。


2009年,淘宝商城(天猫)首次借11月11日“光棍节”热点,举办网络促销活动,虽然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都很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双十一”从此成为天猫每年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至今已有整整十年。


人们常用浩渺的海洋来比喻互联网,倘若如此,以天猫、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便是互联网蓝海中涌动的一股洋流;而众多的企业、商家,则是千帆竞发的摆渡人。在电商的浪潮中,有的人顺风顺水,扬帆远航,也有人泥船渡河,自身难保,真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黄金珠宝品牌试水互联网营销,始于世纪之交,在艰辛探索中启程,但进展缓慢;而后,淘宝网、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平台诞生、成长,黄金珠宝类产品也与其他商品一起,搭上了这列快速前进的列车,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这其中,有成败得失,有经验,也有教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8月20日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截至11月11日24时,2018天猫“双十一”累计实现销售额2135亿元,同比增长26.9%,交易指数排名前三的店铺分别是:周大福官方旗舰店、周生生官方旗舰店、周大生旗舰店。


互联网具有超强的覆盖能力和传播速度,且用户数量十分庞大,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经营策略中举足轻重的一环,珠宝首饰,自然也不能置之度外。


但是,作为贵金属、奢侈品,珠宝首饰又具有特殊性,进军互联网电商,会遇到同质化、体验感差、标准化程度低、消费者信任感难以建立等一系列行业性难题,在供给侧丰盈、消费端乏力、产品工艺大同小异的市场环境下,珠宝品牌如何克服内外阻力在电商平台崛起,以至全然融入互联网生态?这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


电子商务腾飞已有十年,以往的经历需要梳理、记录,当下的问题,也需要概括、总结,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探索、规划。为制作本期选题,本刊采编组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珠宝行业在互联网电商领域的历程、现状、经验与挑战,采访业内资深人士,探寻行业发展新思路。


最后,归根溯源,究其本质,电商平台也仅仅是手段,是“用”;而产品本身是内核,是“体”,体用需要结合,本末不可倒置。作为珠宝企业,对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固然要巧用、善用,但对产品质量、设计、文化内涵的把控,更不可以有丝毫松弛。

产品为王,互联网为冠,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