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宝电商现状,那些“主流观点”真的主流吗?

2018-11-26

文/本刊实习记者 贺轶群





据商务部《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度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71751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6%,交易额较2016年同比增长39.17%,预计到2018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93863亿元。通过淘宝平台店铺搜索,截至2018年11月初,共有115773家大大小小的珠宝店铺,互联网时代下,线上消费、电子商务已成全新气象。


新趋势带来新思考,对于电子商务——尤其是珠宝行业电商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存在广泛的分析讨论。


为完成本期选题,记者使用“百度学术”检索并阅读了多篇三年之内公开发表的论文,同时,参考近期各门户网站相关新闻报道,针对现阶段珠宝电商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几条“主流观点”:

①电商平台销售的珠宝产品面临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鱼龙混杂,售后服务不能保证。

②作为高价奢侈品,消费者对珠宝电商信任度较低,难以形成消费习惯。

③珠宝消费注重体验感,电商平台售卖的珠宝展示效果较差,导致成交量低。

④传统实体珠宝店消费者年龄偏大,而电商珠宝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特征。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珠宝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采访了广州、深圳、肇庆等地的多家知名珠宝企业。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在网络搜索引擎中随处可见的“现实问题”,在真正的现实中却表现得并不明显,或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业内人士也表示,电商平台经过近年的发展完善,许多问题已成为“过去时”。而在另一方面,在珠宝电商运营中又出现一些从未见诸报端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


对此,梳理互联网珠宝销售中存在的困难,重新审视行业,发现新问题,思考新出路,就变得尤为必要了。


首先对上述四点“陈年旧事”作出解读:

质量问题、售后问题已较好解决,珠宝电商多途径增加消费者信任度


仅淘宝平台,就存在十万多个家珠宝商家,他们规模不一,在产品质量方面不排除鱼龙混杂的现象。但是,看问题要提纲挈领,在主流正规珠宝企业的电商平台,质量问题、售后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而且现已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取信于消费者。


业内人士称,建立珠宝电商平台的信任感,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能仅仅关注产品销量情况。


消费者信任度、忠诚度的建立,离不开可靠的产品质量,检验证书是产品质量最直观的体现,一般而言,正规珠宝商线上销售的产品基本可以做到一物一证,国检(NGTC)、省检(GTC)证件齐全;有些珠宝厂商还组建了内部专业审货团队,严选供货商,同时配合第三方检测部门,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检测结果。此外,除定制产品外,网购珠宝会严格执行淘宝平台规定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米莱珠宝还鼓励消费者在购买珠宝后,自主进行二次复检。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生态下,质量为王,诚信为本,这一点已经为多数企业所认同,他们主动向消费者表示“诚意”,不断完善质量检测、售后服务体系。


电商平台消费者的年龄奥秘


对于普遍存在的“珠宝电商消费者年轻化”成见,在行业中也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商平台统计消费者年龄分布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用户资料中的年龄往往并不准确,“换成你,你也不会特意去完善淘宝资料里的年龄,很多人都是乱填的”。米莱珠宝线上业务负责人张伟则明确表示,公司的线上消费群体的大致年龄段比想象中的要偏大一些,30至45岁居多,因为珠宝价格较高,只有这个年龄段的人才有与之相匹配的消费能力。缔一世家首席媒介官李尚泽把年轻人对珠宝的态度总结为:好看、有用、低价位,认为“95后”消费者更看重珠宝的社交属性需求,偏爱消费价位较低而款式新颖的珠宝。


总之,电商珠宝消费者的年龄分段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笼统归结为“年轻化”,有武断的嫌疑。


直播售货、多媒体融合,立体化珠宝展现


珠宝首饰的消费人群注重体验感,长期以来,这是实体店较电商最大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功能的完善,这一问题正在改善。


淘宝直播自2016年3月份试运营以来,人气指数不断刷新,作为体验式消费的一种尝试,淘宝直播功能为传统的珠宝电商打开了新大门。据了解,珠宝业务是直播平台的销量大头,翡翠产品的直播售货的火热程度,已和女装产品不相上下了,从直播行业大盘数据来看,珠宝直播成交比例占整个直播大盘的近三成。

通过直播,消费者可以多角度观察产品细节,避免了电商网站图片平面化的弱点,还可以与主播实时互动,详细了解珠宝具体属性;商家甚至可以通过直播,销售一些高端货、定制款。电商直播平台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珠宝线上销售中展示效果差、体验感不足的问题。


此外,已有很多商家通过客服人员与消费者的“私聊”,利用小视频、照片补拍等方法,打消顾客对网店图片的疑虑,多面化、立体化呈现产品特征。


现阶段,珠宝电商真正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旧的问题已经解决,新的挑战已然严峻,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困扰珠宝电商发展的现实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税费不公:目前,淘宝平台存在严重的税收不公现象:个人开设淘宝店,因为不需要工商注册,所以并不纳税;而拥有工商执照的企业网店、上市公司电商销售额,则要交纳17%的增值税。这种差异化对待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很多小商铺因为不交税,可以把商品价格压得很低,一些不良商家恶意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也导致低劣产品泛滥;正规公司的产品质量可靠,却要背负税收负担,消费者不得不花费更加高昂的价格。不公平的税费政策,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正规企业有苦难言。


迟到而笼统的国家标准:珠宝行业发展多年,一直无规则可依,直到2017年3月才正式出台的《蓝宝石分级》和《红宝石分级》两项国家标准,而翡翠国家标准至今未定,国家标准长期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另外,国标对颜色的表述很笼统,只有4至5种颜色分级,比如红色没有细分粉红、正红还是鸽血红,但顾客是有这方面需求的,很多消费者都懂行,大多数情况下,国家标准也只能停留在“鉴定真假”的较低层次,对产品的具体规格则表述不清。


平台竞争:微信和淘宝互为竞争对手,电商平台客服与消费者的聊天记录会被后台自动筛选、屏蔽“微信”关键字,无法将淘宝消费者引向微信端。众所周知,微信是一种便捷、高覆盖率的通讯工具,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旺旺”则接收消息不及时,顾客可能看不到,这导致商家不能和消费者及时通用沟通,很多情况下不得不通过手机短信联络客户,十分不便。


泛滥的直播:直播平台既可以成为珠宝电商的助推器,但也会成为绊脚石。直播的优点上文已有阐释,另一方面,也存在显著的缺点。首先,直播形式虽然可以很好地展示产品细节,但是往往语言粗暴、风格夸张,主播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卖产品,风格气质不佳;部分主播还存在“怼客户”的恶行,直播平台下,珠宝首饰的华贵雍容荡然无存,嫣然沦为低劣的大卖场,体验感较差。其次,直播平台是全开放的,存在相当数量的“黑粉”,有的用户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恶意刷存在感,冒充行家大师,扰乱销售秩序。


面对这些新的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珠宝企业等多方协力应对,共同商讨解决之道。具体而言,应尽快完善税费标准、鉴定标准,规范平台运营,消除电商发展中的“灰色地带”,现在已经刻不容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