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人工宝石: 在转型升级中涅槃重生
文/本刊记者 任心悦
针对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其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还在生产大量市场上已经淘汰的产品,从而造成低价值产业发展面临困境,而高收益产业出现短板的现象。
35年前,一个崭新行业在梧州诞生; 35年后,它成为梧州走向世界的“名片”。
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到兴办宝石原料厂、宝石机械厂,从原料、机械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国产化,从订单生产内销到国际贸易,历经35年的发展,梧州市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加工集聚基地。梧州宝石年加工贸易数量超1000亿粒,占国内产量80%、世界产量70%以上,年产值达30亿元。
35年间,梧州人工宝石产业经历了成长的阵痛,发展中的迷失,繁荣中的杂芜,从出现阶段,到自我成长阶段,再到集群发展阶段,这项产业亦如它的产品,愈经磨砺,愈发璀璨。作为世界人工宝石业领军者,梧州宝石业的各方力量正摩拳擦掌,期待抓紧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在市场理性和规范发展中涅槃重生。
打造产业领军者
○
1982年,来自香港的宝石商崔福明成立梧州第一家宝石加工厂,标志着梧州人工宝石业的诞生,开启了梧州人工宝石业的财富之门。很少有人会想到,此后,人工宝石在梧州很快会变成“疯狂的石头”,迅速壮大成一个独特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地理上集中, 由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服务商、服务配套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呈现出产业领军者的状态。
经过多年发展,梧州宝石产业已经显示出较强的聚集效应,本土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并吸引了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际优秀品牌集聚梧州,国内最大的几家生产宝石的上市企业在梧州都设立了分公司或者办事处,世界知名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开始进驻梧州,政府重点打造、连续主办多年的梧州国际宝石节,已经成为广西最响亮的会展品牌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梧州宝石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从机器设备生产到成品检测,从原材料生产到终端饰品销售等各环节,生产原料和机械基本实现国产化,产学研一体化集群模式基本出现。梧州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交易集散中心——梧州宝石城,梧州学院还专门开设了宝石设计专业。
一个产业的健康合理发展不能缺少政府的扶持,中国特色的市场发展环境下,政府与市场的协作非常重要。在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出了很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将宝石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制定并全面实施加快宝石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给予优惠政策,组织梧州宝石企业参加国际珠宝展,投资兴建梧州宝石城,积极筹办梧州国际宝石节,招商引资建设梧州宝石加工基地和宝石产业园区,整合区域内宝石产业资源进行功能区分。同时,政府专门设立了宝石办、市工信委、万秀区宝石局等管理机构,行业先后成立了宝石商会、饰品学会、宝石加工行业协会、宝石网商会等民间机构,以加强对宝石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捍卫梧州宝石品牌
○
然而,高速发展下的梧州宝石产业,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钳制前进的脚步。
在产业链上,梧州宝石产业以生产批发半成品为主,几乎没有原料生产企业,从事饰品镶嵌加工及成品生产的企业数量也非常少,而且这些饰品加工企业多为批发,没有自主终端品牌,产业链条相对较单一,过于集中于中间生产环节。同时,产品较为低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产业整体效益不明显。在供需链上,梧州供需错配,同时产能过剩。针对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其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还在生产大量市场上已经淘汰的产品,从而造成低价值产业发展面临困境,而高收益产业出现短板的现象。梧州市崇锦宝石公司总经理周海英对比最有感触:“国外中间商一边压价从梧州拿货,另一边却高价卖给品牌商,一颗宝石我们仅能赚几厘,这是我们的悲哀。”
而在市场上,梧州宝石产业市场集中度低,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梧州人工宝石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从公司治理结构上看,主要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缺失,风险分散和抵抗能力较差,尚未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整体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行业整体的发展集聚能力不足,建成的产业园区只是简单的企业聚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溢出效应等;在产业基础设施上,没有成规模体系的产业园区来进行系统化的支持与引导;在技术水平上,缺乏先进的技术与高端的人才,人才的培养程度不够高,产学研基地并没有顺畅地连接起来,部分连接的规模比较小,不能辐射整个行业。
同时,在梧州宝石业的发展过程中,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致使消费者信心下降。目前,人工宝石产业缺乏权威的行业或国家标准,没有统一的质量规格标识,梧州人工宝石质量检测中心少有客户要求检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行业信誉。由于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使得梧州宝石产业在产品价格上也缺乏话语权。
种种问题的堆积下,如何保住梧州宝石的品牌,成为每个梧州宝石人最关切的问题。
产业整合是关键
○
其实,梧州人工宝石产业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机的产业联系,企业的聚集更多依赖外部推力,而缺少内生性,导致产业链松散或断裂,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影响了区域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广西梧州宝玉石饰品商会会长梁栋认为,应该对产业进行战略整合,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资金等优势,通过兼并、控股等方式,使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产-供-销或科-工-贸等产业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近两年来,梧州大力建设“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打造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帮助梧州宝石产业抓住宏观经济良机,保持与梧州的发展步调一致。梧州人工宝石产业整合可以依靠现有资源,发展和培养人才、积累资金、建立市场,再进行产业链完善,开发新产品功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最后,通过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培养新市场,到达高级发展阶段。
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政府扶持引导的有效性,除了以宝石节为契机,拉动梧州招商引资,政府和商会更要主动带领梧州宝石企业走出梧州,打开视野,考察中国饰品的三大产业基地,实现宝石产地和饰品产地的资源对接。同时,要改革自主创新机制。现在,梧州对人工宝石产业的创新主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没有系统的、完善的支持体系和激励体制。
面对当前宏观经济深度调整,梧州宝石人更愿意把握这个转型升级的机会奋力一博。越来越成熟的梧州宝石行业,期待着经过这个转型期,能迎来产业腾飞的灿烂明天。
相关阅读
百泰集团:弘扬黄金文化,理性看待国潮
2019年是百泰的发力年。作为黄金珠宝生产制造企业公认的领头羊,百泰在2019年9月珠宝展期间两大举措吸引了诸多关注:其一是与周大福高调合资成立福盈泰,整合7大国际IP引业界关注;其二是以“百泰精工”全新定位打造五大原创系列,风风火火搅
粤豪集团:传承创新,“碰巧”融入国潮
“粤豪的企业使命就是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这个使命是自粤豪创立之初就确立,而且一直坚持到今天的。”粤豪集团的市场负责人这样介绍。“关于这个使命,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把它贯彻了下来,你在全公司任何地方包括员工手册都能看到,所有员工入职都进行培训的。
甘露集团:以零售视角创新价值
当国潮风刮起的时候,珠宝行业有时尚尖端的年轻“潮”风,有故宫宫廷风,也有老上海怀旧风情的,还有传统时尚混搭“土酷”风的,而甘露的洋派国潮在其中就显得别具一格。问及为何会用“洋”模特来表现“国”潮,甘露集团总经理郑焕坚介绍,“现在流行新国潮风
中国黄金:要以高水平审美将国潮文化传递下去
从故宫淘宝的爆款文创产品“故宫口红”到文化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故宫博物院掀起了一股带有“传统文化复兴”意味的“国潮”风,并在近两年来带动了各行各业对中国元素的推崇。2018年底,中国黄金开始关注文创相关首饰,陆续有合作供应商将故宫文
中国珠宝:“国潮”风势不可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对“国潮”这一概念的明确解释。而近两年“国潮”这一概念在国内高频次地出现,上至国家相关部门,下至普通民众,使其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