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珠宝创始人黄海云: 从“一张白纸”到拥有700平方米工厂的十八年
文/本刊记者 郭士军
从执模学徒、起版工做起,一直到成为工厂厂长、第一次创业失败、第二次创业创建东大珠宝工厂——一个拥有近700平方米的工厂,黄海云用了18年时间。
黄海云
4月25日,晚上七点钟,深圳的天气又开始了任性——白天还是蓝天、白云的晴好天气,晚上就像是变了脸色的“巫师”,突降大雨……窗外整个大街上是各种颜色的雨伞在移动。
翠竹路与太白路交叉口处,中深石化大厦五楼,灯火依旧通明。东大珠宝工厂里的工人们仍然在加班,赶着尽快做出客户的货品。办公室里,东大珠宝工厂创始人黄海云在不急不忙地沏着茶,为刚到工厂准备拿货的客户斟茶。
从执模学徒、起版工做起,一直到成为工厂厂长、第一次创业失败、第二次创业创建东大珠宝工厂——一个拥有近700平方米的工厂,黄海云用了18年时间。
从0起步到任职工厂厂长
○
1999年,黄海云只身来到深圳谋求工作,他接触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宝亨达公司做执模学徒。“来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自己的经历几乎是一张白纸。”黄海云说。
刚开始在宝亨达工厂做学徒的时候,一周内,黄海云只能站着不准坐下,看老师傅和技术工人是如何执模的。一周后,他才被安排到座位上。工厂的师傅这才教他一些基本操作,如拿挫、使用吊机、拿火枪等基本功。
据黄海云回忆,最初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师傅先是教他如何使用挫,将铝片或铜片挫出三角形、心形、圆形等各种形状。后来,逐渐地,他学习了执模过程中锯工、焊工等流程,了解了执模的所有工序和工作内容。
当时做执模的时候,黄海云比较勤快,在执模期间,一有时间,他就抽空观看其他熟练的师父做,自己也会去想为什么要这么做。下班回到宿舍后,他经常会拿出一张白纸,来回比比划划。
在空闲时间,黄海云偶然会到工厂起版部门。“我第一次见到工人们起版的时候,就觉得起版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工作。”黄海云知道,起版是整个工厂生产环节中技术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工艺要求高、待遇好,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工作很棒”。
于是,黄海云一有时间就去起版部“偷师”,每次都是跃跃欲试。慢慢地,他就和起版部门的主管和工人师傅们都熟悉了,起版师傅偶尔也会给他答疑解惑。
据黄海云介绍,起版部的工人并非宝亨达当时自有的员工,而是临时借调外部的队伍。于是,2000年,起版部在做完全部工作后,即将离开宝亨达。一直对起版工作兴趣浓郁的黄海云,主动向起版部主管申请加入他们的队伍,学习起版手艺。
当时,起版部的主管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做珠宝设计师,即手绘;二是建议做手工起版,即做磨具。
再三思量之后,黄海云选择了手工起版工作。“当珠宝设计师,需要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灵感,我感觉自己还没那么聪明,还是想做一些实干性强一点的工作——起版。”他笑着说。
2001年底,黄海云选择去了千禧之星。之后,黄海云还分别在缘与美、坂田工厂等公司做了几年时间,更深层次地接触到了行业的科技和技术。一直到2006年,黄海云进入了一家珠宝工厂任厂长,这是他第一次由普通职工向管理者的转变。
一次碰壁 终寻到创业门路
○
“谁都喜欢做轻松的工作。”这是黄海云第一次创业抱着的想法。为了这个“轻松”,他在第一次创业时,交了一年的“学费”。
2010年,黄海云第一次创业,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个小工作室,经营佛珠、小叶紫檀等珠串业务,通过采购原料,自主研发和设计款式,在线上和线下进行销售。仅仅一年,这个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经历,让黄海云第一次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
在谈及初次创业失败的原因时,黄海云总结道,这个并非他的强项,与过去自身的经历和积累完全没有相关性;而且,小叶紫檀等珠串刚刚起步,当时并不是热门产品,尤其是在南方城市,消费的热度还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2012年至2013年,黄海云又陆续在深圳一家珠宝工厂做管理工作。2013年,黄海云在深圳布吉东大街正式创建了东大珠宝公司,主营做执模业务,当时生产车间只有200平方米的面积,6、7个人大小的规模。
逐渐地,订单陆续增加后,黄海云决定将工厂从东大街迁至太白路中深石化大厦镶嵌工厂聚集区。这次迁移,工厂面积猛增到700平方米左右。
“很多客户都在水贝这一区域,工厂接近客户,在与客户的沟通、看货取货等方面才更加便利。”黄海云在谈及搬迁的原因时说。
从东大珠宝工厂创建以来,黄海云总结出来自己做生意的“诀窍”——做生意,先做人。“这几年一路走来,靠的都是口碑和信任。我们很少做推广,和行业里一些大的工厂相比,我们名不见经传,很多都是一些老朋友和老客户的支持,订单都是熟人介绍过来的。”黄海云说。
源于这份坚守和对客户的负责任态度,东大珠宝工厂的生产一直很稳定。就在采访当天,一直到晚上九点,东大珠宝工厂的工人们还在赶工期,加班加点完成客户的订单。
企业的发展永远与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形势息息相关。就中小型珠宝工厂而言,除了原料贵重、资金周转困难之外,近几年一直萦绕在这些中小企业老板心坎上的“难题”就是人才奇缺的痛点。
据黄海云了解,现在深圳大多数的生产珠宝的工厂里的技术工人清一色都是五年工龄以上。技术工人短缺是目前整个深圳面临的共同难题。
“刚毕业进入工厂当学徒的毕业生,学习时间就要几个月,这几个月时间几乎不为公司创造价值,而公司还要为学徒提供各种吃住,以及保障工资。等学徒学业有成之后,嫌弃公司工资待遇低,很多学徒还会选择跳槽去其他企业。整个培养环节,工厂都在免费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慢慢地,工厂也就不愿意接收学徒。”黄海云说,“愿意接收学徒的一般都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流水线工厂。”
而且,工厂招收学徒的初期工资都很低、工作内容又艰苦,很多毕业生也不愿意第一志愿选择工厂。
现在招工难、用工难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到行业形势转好,每个工厂都会缺人,这是生产珠宝工厂发展最大的隐患之一。为了完成客户订单和出货,工厂或将抬高工资、不计成本,千方百计地招贤纳士,以应对企业不断增加的订单。无形之中,未来势必将产生‘抢人’的隐患。”黄海云说。
私人定制服务 让珠宝定制平民化、大众化
○
目前,东大珠宝工厂开始不断加大定制服务方面的业务,以顺应终端零售市场及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黄海云认为,珠宝定制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视角观察,都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说,从市场的消费群体来看,“80后”“90后”开始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传统门店的款式和服务很难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消费层次看,各行各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走向定制,珠宝也不例外,高端消费群体的定制也不仅局限于购买大品牌的豪华款,他们也有自己的定制需求。东大珠宝工厂的定制服务一直都有,随着定制市场的拓展和演进,定制服务也趋向于更专业,致力帮客户定制出他们自己心中带情感意义的珠宝首饰。
有别于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私人定制模式,东大珠宝工厂更多倾向于聆听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的年龄、性格、穿着、消费能力等情况,结合对应的宝石特性,量身设计出独一无二的珠宝首饰。此外工厂自主设计也形成了独特的古典主义美学中国风格。黄海云介绍,之所以选择古典的中国复古风格定制,“第一,我个人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从产品中去领略和发现古典文化的美,例如,今年母亲节我们设计的《窗语》系列就是以古典窗花为设计元素,中国古代的窗花装饰纹样非常丰富,很容易提取设计元素。这个系列名叫《窗语》,体现了中国人不善于大声表达情感,只能窗边细语地表现;第二,近几年国外的大品牌在设计上都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这让我们觉得中国制造和创新更应该把传统的优秀文化体现出来,体现出中国本土企业对本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传承。”
做有情感、有温暖、有故事的珠宝,是东大珠宝努力的方向,他们将为终端零售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具有情感价值的私人定制珠宝首饰。目前,这种定制销售渠道主要是围绕会所、个人工作室,以及高端微商客户等开展。让定制平民化、大众化,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珠宝表达情感,这将是东大珠宝的美好愿景。
相关阅读
百泰集团:弘扬黄金文化,理性看待国潮
2019年是百泰的发力年。作为黄金珠宝生产制造企业公认的领头羊,百泰在2019年9月珠宝展期间两大举措吸引了诸多关注:其一是与周大福高调合资成立福盈泰,整合7大国际IP引业界关注;其二是以“百泰精工”全新定位打造五大原创系列,风风火火搅
粤豪集团:传承创新,“碰巧”融入国潮
“粤豪的企业使命就是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这个使命是自粤豪创立之初就确立,而且一直坚持到今天的。”粤豪集团的市场负责人这样介绍。“关于这个使命,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把它贯彻了下来,你在全公司任何地方包括员工手册都能看到,所有员工入职都进行培训的。
甘露集团:以零售视角创新价值
当国潮风刮起的时候,珠宝行业有时尚尖端的年轻“潮”风,有故宫宫廷风,也有老上海怀旧风情的,还有传统时尚混搭“土酷”风的,而甘露的洋派国潮在其中就显得别具一格。问及为何会用“洋”模特来表现“国”潮,甘露集团总经理郑焕坚介绍,“现在流行新国潮风
中国黄金:要以高水平审美将国潮文化传递下去
从故宫淘宝的爆款文创产品“故宫口红”到文化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故宫博物院掀起了一股带有“传统文化复兴”意味的“国潮”风,并在近两年来带动了各行各业对中国元素的推崇。2018年底,中国黄金开始关注文创相关首饰,陆续有合作供应商将故宫文
中国珠宝:“国潮”风势不可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对“国潮”这一概念的明确解释。而近两年“国潮”这一概念在国内高频次地出现,上至国家相关部门,下至普通民众,使其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