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水珠价格涨幅迥异 提质增效成必然

2017-11-16


   文 / 本刊记者 张圆



深圳的珍珠批发市场以海水珠企业或海水珠与淡水珠兼有者居多,只批发淡水珠的企业较少。走访珍珠企业聚集的金丽交易中心,记者发现,首先,珍珠受众群不断增加,珍珠市场蛋糕总体变大,但对于单个珍珠企业来说,生意仍旧不景气。其次,无论是淡水珠还是海水珠,相比去年,今年的珍珠确实一直在涨价,涨势较为平稳,短期内价格趋势也都是向上的。第三,就整体而言,珍珠品质有所下降。对于企业来说,一面是原料涨价,一面是行情不好。这组矛盾是如何造成的?


珍珠整体市场份额增加  但行情并未好转


刚过去的九月香港展上,珍珠馆上的优质珍珠成交量较为可观。对于16mm以上的无暇珍珠虽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价格,但也仍难挡一些有实力的终端消费者投资收藏的热情。高端珍珠供应不足,依然是市场追逐的对象。自去年3月初香港国际珠宝展开幕之后,珍珠价格涨势迅猛。


不论是海水珠还是淡水珠批发企业,他们普遍反映,珍珠整体市场份额确实增加了,珍珠也在持续涨价,但行情却并未好转。因为蛋糕变大了,分蛋糕的竞争者也增加了,珍珠行业的入行门槛并不高,从业人士数量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电商、微商崛起后,传统线下珍珠零售门店的生意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不盲目扩张,以维护老客户为主。不萎缩就是成功。”这就是这些传统批发、零售商的心声。他们称,其受到微商电商冲击的销售额达20 %-30%。


“佩戴珍珠的文化历史很深厚,这些年涌起的风潮也带来了更多的珍珠受众群。在香港展上,你可以看到日本的Akoya珍珠展位比其他珠宝展位的人多得多了。珍珠佩戴人群也越来越广,各个阶层和年龄的都有。” 深圳市珍珠行业协会会长涂兴财介绍道,他手下还有一家专为珍珠提供配饰的公司。“配饰,也是可以反映珍珠市场的风向标。最初我们从旅游纪念品做起,到现在为珍珠首饰专门提供配件,深圳珍珠产业至今历经十年,已然是一个朝阳产业,也因此涌入了大量从业者。”


浙江欧诗漫集团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建锋表示,品质好的珍珠涨价是正常的,只要涨价幅度合理正规,品质把控得当,还能在无形中规范整个行业,但目前来看,珍珠市场不可忽视的另一面是珍珠产品质量下降。“比如以往拿来做项链的珠子,现在只能降格做镶嵌货。这反映了珍珠涨价,也反映了珍珠质量下降。”他说。


因为禁养新政,养殖面积下降,导致产量减少,养殖场提前拆除后的珍珠从5年一个周期缩减为两三年的生长期,因此品质品相都不好,而优质珍珠数量减少,也就造成了淡水珍珠的涨价。


淡水珠涨价:产量下降 成本提升


涂兴财向记者介绍道,有数据表明,淡水珠的价格和去年比,涨幅高达50%以上。


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主要珍珠蚌养殖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地均在出台或已实施全面或部分禁养珍珠蚌的条例,导致珍珠产量下降。


随着各地环保政策的收紧,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珍珠养殖面积可能将减少近一半,相应地,因禁养而迁移珍珠蚌也造成养殖成本提升,而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淡水珍珠涨价的最主要因素。像浙江诸暨千足珍珠湖北养殖场场长陈志永就曾在采访中透露,到2016年年底,他们养殖场的总产量下降了30%到40%。


实际上,禁养条例实施后的珍珠涨价只是表象,当中反映了我国多数淡水珍珠产业地区的不少问题,主要是:养殖技术落后,珍珠质量差;在市场上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缺乏竞争优势,销售不畅;产业链较短,只出售初级产品,经济价值低;水体污染,环境遭到破坏。


拿养殖来说——这是珍珠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现实情况是: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较为落后,其知识水平造成对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率不高,主要还是靠经验,太依赖“靠天吃饭”;珍珠生产的各环节的系统性和关键技术缺乏实践性,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技术发展不完善。


吴建锋指出,业内的共识是,未来的目标是要提高养殖技术,优化母蚌的选择,提高单产量,或者往无水养殖的方向发展。


业者指出,只有重视对生产的各环节科学化管理,加强创新体制的建立,引进优良品种,才可能提高珍珠的质量,降低死亡率和低产率,促使珍珠从产量化向质量化方向发展。同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管理好水域条件,定期用药物对水体进行消毒,防治病虫灾害。业内人士也认识到,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破坏水质,最终的结果将是失去生态平衡,从而对珍珠产业产业造成无可挽回的创伤。


 “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事实上不光是珍珠行业,各行各业也都因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而受到影响。这迫使珍珠养殖业必须加大创新和转型升级,也迫使珍珠全产业链做出改变——提高珍珠首饰工艺,通过配件设计来提高首饰附加值,这样即使产量下降,但只要保证销售额增长就可以。”涂兴财说。


现实情况是,淡水珍珠加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年销售额不超过亿元,加工设计的条件和能力落后,首饰设计理念比较传统,样式单调,低附加值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


据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调查显示,2007年以来珍珠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低附加值的珍珠首饰产品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与此同时,国内珍珠首饰消费市场正在悄然兴起,因此,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那些拥有优质原珠收购渠道、先进的珍珠首饰加工技术和设计理念、广为人知的品牌和完善的销售网络的企业,将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市场将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


只做原料加工的生意,对竞争激烈的感受也就更深。一位业内资深淡水珍珠批发商不认同淡水珠同去年相比涨幅超过50%的说法,她的保守估计是10%-20%,10月过后珍珠市场较为低迷。“我们世代从事珍珠养殖和原材料加工,大家都说五年前的珍珠市场很热,但上世纪90年代,珍珠更是风靡全国,那时候批发商拿着钱排着队在我们的养殖场等着下单。现在再也不复从前盛况,低迷的大环境仍在影响着行业。现在的状况是,要做得很好,难。要变得很差,也难。不上不下的。”她感慨道。



海水珠:优质珠涨势平稳 特殊品种无序涨价


海水珠主要有四个品种——金珍珠、黑珍珠、Akoya珍珠和南洋白珍珠。据龙之珍珠董事长蔡文江介绍,以拍卖会上的海水珠价格为风向标,当前海水珠的价格整体涨势平稳,优质珠比如大溪地珍珠、Akoya珍珠、南洋白珍珠等品种一直在涨,Akoya每年约为20%-30%的涨幅,高品质的珠子每年还能达到30%-50%的增长;中低端品质的比如南洋金珠,有下跌的趋势;特殊品种比如带着孔雀绿的黑珍珠是以不正常速度“无序涨价”,涨得特别狠。


吴建锋称,南洋白珠每年涨价较为理性,涨幅较小,约为5%到10%;金珠则从2007年开始跌价,现在的价格比2007年巅峰的价格还有40%的空间;至于黑珍珠,12毫米以上的大珠产量太过稀少,无序涨价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反正也没货嘛,涨就涨了。不过8-9mm的海水珠由于电商的推动行情不错。”他说。


深圳丽雅珠宝有限公司的一位批发销售人员介绍称,品质好的13毫米以上的大直径海水珠和直径约为8-9毫米的小珠市场较好,11-13毫米的海水珠不好卖。小珠生意利润较高,利于企业周转。小直径的金珠出产量少,有涨势。随着水质变差,海水珠的品质下滑,品质好即光泽亮、瑕疵少的珠子容易遭抢购,在香港展上,行家挑货都是第一天赶早,第二天要想再“捡漏”就难了。从三月和六月的香港展上珍珠的表现来看,白珠与黑珠的涨幅均高达30%以上。


总而言之,优质珠涨势平稳,而一些大颗粒的稀有品种,例如浓金色金珠、孔雀绿黑珍珠等,由于其对水域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数量稀少,而随着人们对珍珠认可度的提升,这些品种的价格涨幅会相对较为突出。


金珠价格是珍珠品类里整体较高的。10年前,金珠比黄金还金贵。一方面,金珠的产地和产量均稳定,另一方面,金珠培育困难,养殖成本高于其他品种,所以现阶段,普通大小、成色的金珠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甚至略有下跌,而直径较大,金色越浓郁的高品质金珠,价格上涨较显著。


再看黑珍珠,印尼、澳大利亚等地也有产出,但还是以大溪地最为著名。具有较好蓝绿冷色调晕彩的黑珍珠,产量稀少,即市场上常说的孔雀绿黑珍珠,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现在大溪地的看货会上,已经特意将孔雀绿与其他普通黑珍珠分开进行售卖,从这两年展会的情况来看,普通大溪地黑珍珠的价格相对也是比较稳定的,作为最高品质的孔雀绿黑珍珠,其价格目前也已经具有大幅的提升,尤其是颗粒直径较大的,涨幅显著。


Akoya珍珠的表现仍旧亮眼。产自日本等浅海地区,有着优异的光泽,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粒的亲民价格,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有调查称,根据日本上游珍珠供货商的分析,3-6mm的Akoya珍珠涨幅明显,6-9mm的涨幅较小,而9-10mm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较小的高品质Akoya被越来越多地用在各种各样的设计当中,需求量有较大提高。


而白色的南洋珠,养成的珍珠一般都比Akoya大。澳大利亚的南洋白珠产量相对稳定,也导致市场上的价格趋于平稳。与此同时,16mm以上南洋白珠产量较少,价格也一直占据在白色珍珠的顶端,每年维持小幅提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