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婵贤: 创造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

2017-09-12

文/本刊记者  张圆

目前,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完成的事情有3件:一是共享数据和搭建电销平台;二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监控零售店内消费者反应;三是试图检测第三方社交媒体和电商数据,以此推出更好的线下服务。

深圳市礼部尚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婵贤作题为《总有新意Always be Creative》的演讲。

 

刘冬/摄


9月11日,在2017中国黄金珠宝盛典暨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上,深圳市礼部尚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婵贤就礼部尚殊作为珠宝行业供给侧改革案例之一作了题为《如何用品牌的力量唤醒沉睡中传统的珠宝行业》演讲。

行业缺少有价值的产品

从本科起,依次学习美术、广告与营销专业又投身于艺术相关商业策划研究的庄婵贤,在2009年进入珠宝行业,将当代艺术带进珠宝行业,创立珠宝品牌服务公司,致力于帮助更多企业提高品牌认知。


“我是一个‘宝二代’,从我的父辈到我这代,时代变迁,我感受了这个行业30年中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巨大变化。”她回忆说,作为深圳第一代移民的“85后”,她见证了互联网和国内黄金行业的开端。观察到了黄金珠宝行业消费人群从“60后”的“只买需要的”、“70后”的“只买信赖的”、“80后”的“只买方便的”、“90后”的“只买个性的”到“00后”的“不买,自己造”的变化。


庄婵贤认为,需求端发生变化之后,供给端即设计师、品牌商、制造商也必须发生变化,分工必须更加明确,清晰自己的定位。“现在到底是生意难做,还是我们不知道消费者要什么。我认为,这行业不缺好产品,而是缺有价值的产品。”


拿“80后”举例,他们更愿意在互联网上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于是,礼部尚殊开发了一款堪称性价比高的首饰产品,其可以随意转动5个角度,呈现不一样的佩戴效果,花1件商品的价格,买到5件商品的装饰价值。


更年轻的“90后”想要买大牌,可是买不起,怎么办?为他们打造一款好搭便宜的国民戒指。


“年轻人是需要共鸣的。礼部尚殊打造了一款‘23小时的戒指’,1天有24个小时,为什么戒指上只有23小时?因为我们用1个小时来做自己的太阳,观照自己过后,我们才会懂得呵护他人。我相信这些是年轻人需要的共鸣感。”庄婵贤说。


找到了人的需求,开发了产品,人有了,产品也有了,物品也有了,怎么做出价值?“只有尊重设计师、尊重匠人,我们才会提高自身对品牌的认识,才会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价值。例如‘80后’,我们要承上启下,要整合、共赢合作,把中国的制造做到让世界来看中国品牌的价值。”庄婵贤说。她希望,人们佩戴的不是一件首饰,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激励匠人继续去做更用心的产品。

“互联网+黄金”带来新服务

礼部尚殊的合作伙伴——黄金黄金发言人汪霄霄


礼部尚殊的合作伙伴——黄金黄金发言人汪霄霄,介绍了这几年,这场改革里“互联网+黄金”的变化。


2015年到2017年,互联网黄金1.0时代是旧金生息和珠宝电商。如今,黄金黄金已经推出了把旧金存入珠宝零售店,折换成人民币,用人民币来抵扣在珠宝店购物的一部分消费金额的服务。


“拿黄金作为货币来买东西、买早餐能不能行?我们想试试。”汪宵宵说,“进入互联网黄金3.0时代,整个互联网黄金将会整合这件事,帮助传统零售店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完成的事情有3件:一是共享数据和搭建电销平台;二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监控零售店内消费者反应;三是试图检测第三方社交媒体和电商数据,以此推出更好的线下服务。”


“我对互联网的理解就是整合和分享,互联网资源、商业模式能不能为线下的零售店和顾客带来更好的服务。”汪霄霄说,“也许有一天,珠宝店或许会和保险企业合作:消费者到店里买珠宝,来猜某天上海市的天气和温度,如果猜对了,保险公司全额支付这款产品。是不是挺有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