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明:珠宝行业发展须借助文化载体

2016-12-22


文/本报记者  郭士军


日前,深圳市爱迪尔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迪尔”)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五届健康酒会上,展示了爱迪尔在文化打造上的种种理念和努力。《中国黄金报》记者就文化与珠宝行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国内外珠宝行业文化发展的对比等内容,专访了深圳市爱迪尔珠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日明。


深圳市爱迪尔珠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日明


苏日明认为,现在国内黄金珠宝行业的文化塑造水平,还远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与我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的历史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内的珠宝行业也就在近几年开始重视文化对珠宝企业发展的特殊意义。欧美等国家因其黄金珠宝行业发展历史久远,一直较为注重文化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领先中国珠宝行业。”苏日明说。


苏日明认为,中国黄金珠宝企业依靠文化助力自身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而且也一定可以超越欧美等国家的珠宝文化水平。这与中国5000多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谈到珠宝文化,苏日明表现得极其热衷和积极。他认为,文化是极具生命力的。未来珠宝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借助文化载体,才能更持久,有文化特色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占据市场有利地位。从国家层面来讲,文化强国的战略也正在悄然落地,未来几年将是黄金珠宝行业“+文化”的红利期。


近几年,珠宝行业兴起了一种对文化近似“疯狂”的造势。“大家都在说文化,但大多数人对文化在珠宝行业最基本的概念和表现都还很模糊,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文化认同。”苏日明说。


对于任何一个珠宝从业者来讲,在珠宝与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上,一定要先理解珠宝的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各个范围所代表的意义等问题,“盲目地打着旗子‘摇旗呐喊’,是很难从根本上理解珠宝文化的。”苏日明说。


苏日明认为,珠宝文化包括珠宝行业的文化、珠宝原材料的文化、珠宝品牌的文化及珠宝产品的文化四大类。


苏日明表示,对于黄金珠宝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在不停歇地制造各种文化概念产品的同时,也要回归到珠宝文化的根本和基础上来,即珠宝行业的文化。“比如我们要先了解珠宝文化的起源、人们为什么会佩戴首饰、珠宝首饰的作用及意义等问题。然而,针对这些问题,现在行业内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和权威的注解和介绍。”他说。


据了解,爱迪尔目前正在搜集珠宝行业内的文化线索,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珠宝文化发展脉络。


与行业文化、珠宝原材料文化不同,品牌文化和产品文化,则是区分产品与产品之间最大的不同。


苏日明认为,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一种精神上的牵引力。比如,人们认同沃尔沃和奔驰,认为选择沃尔沃就代表着安全,选择奔驰代表成功,即使当下不成功,也是促使人们成功的动力之一。以至于到最后,这会变成一种信仰,品牌的联想就由此产生。


作为企业,在对品牌文化打造的同时,产品的文化同样不可忽视。“任何一个产品都有文化,任何一个产品都是有故事和独一无二的,这才是珠宝文化真正落地的体现。”苏日明说。


苏日明认为,任何一件产品都有四个层面的文化内涵。以钻石为例,钻石是原材料文化,戒指是行业文化,这两个层面的文化属性是行业内所普遍和共有的。而品牌文化和产品文化则是区分产品的关键。西方人传说,人的灵魂重量是21克。爱迪尔推出的“心戒21”情侣对戒的文化内涵就是以此为基点,将人的灵魂概念注入到产品中去,使产品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苏日明表示,文化与产品的结合,创造出的背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一旦消费者认可这种文化价值,就会产生忠实的购买力,甚至将会形成一种家族传承的文化价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