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力:珠宝国际组织加速中国市场布局

2019-12-17

本刊记者 蒋子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曾有国际友人高呼:“我们不能错过中国市场的广阔机遇。”俄罗斯、奥地利、非洲、波兰、英国、巴西等国纷纷表达出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欲望,希望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近几年,黄金珠宝行业响应国家号召,以促进国际间跨国合作,搭建国内外产业沟通交流桥梁为目的的国际活动越来越多。


2019年9月,第二届泛珠宝时尚产业平台论坛上,国际珠宝首饰行业联盟(CIBJO)、英国皇家珠宝协会、意大利全国珠宝制造业联合会、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珍珠协会等国际行业机构齐聚深圳。他们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喜爱,他们强调了中国市场对外国企业的重要性,有些国外企业就是依靠中国市场的消费扭转了亏损局面。


2019年11月,首届世界珠宝发展大会吸引了来自乌拉圭、南非、哥伦比亚、土耳其、缅甸等国际代表来到北京。他们纷纷表示,中国市场充满活力,希望能与中国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促进国际行业和企业间的合作。


可以说,当下,蕴藏无限商机的中国市场已成为各行各业全球布局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和协会机构来到中国拓展业务,他们看好中国市场,他们对中国消费者充满信心。中国市场似乎对这些国际友人拥有“致命”的魅力,吸引他们趋之若鹜。


我国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巨大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在不仅形成了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还形成了追求创新和变化、偏好新产品和新体验的消费文化。超大规模市场在释放源源不断的消费潜力,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末全国内地总人口已达139538万人。近14亿人口,对应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是供给质量和体系持续升级的巨大动力,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也是任何经济体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曾分析说,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近14亿人口对应着纷繁复杂、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市场。


而在中国起步较晚的珠宝行业也拥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珠宝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相对落后于欧洲、北美等国家,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珠宝市场也在迅速崛起。


当下,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珠宝首饰市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产品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最重要、最活跃的珠宝消费市场之一,我国许多珠宝产品的消费都居世界前列。具体来看,我国黄金、铂金、玉石消费位列世界第一;钻石消费位列世界第二。此外,白银、水晶等时尚性装饰产品在我国也大受消费者欢迎。


近两年,中国珠宝市场遭遇低迷期,但并不意味着市场萎缩。随着我国珠宝消费结构转变,消费人群年轻化,人们对珠宝的收藏、配饰类需求还会提升,中国珠宝消费的“大爆发”指日可待。再加上我国三、四、五线城市珠宝消费市场也有较大潜力可供挖掘,有钱又很闲的小镇青年将带动一大波珠宝消费。


可以说,现阶段,我国珠宝首饰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珠宝行业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增长空间。未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将支撑珠宝行业持续增长。有关研究认为,预计到2022年,我国珠宝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3350亿元。


国外势力纷纷入场,抢夺蛋糕


近些年,各行业的国际势力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个现象在珠宝行业特别突出。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的珠宝品牌能被大家耳熟能详的屈指可数。而随着卡地亚、梵克雅宝、宝格丽、蒂芙尼、潘多拉等珠宝品牌疯狂涌入,他们巧妙和走心的品牌推广,短短几年就将品牌印象深深印入中国消费者的心中,之后,他们的新店遍地开花,在中国地区赚得盆满钵满。蒂芙尼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尽管全球大多数地区的游客消费支出下滑,但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渐入佳境,抵消了其他地区的负增长,蒂芙尼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净销售额实现了双位数强势增长;卡地亚2018/2019财年年报显示,由于中国政府通过减少增值税等方式促进了国内消费,卡地亚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5%,目前这一趋势十分稳定,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潘多拉在2019财年第二季度的总业绩仍旧疲软,但其在中国市场销售业绩十分抢眼,按当地货币汇率计算,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0%,至5.07亿丹麦克朗,这得益于中国市场电商渠道(天猫商城)的强势增长。


钻石生产商协会、国际彩色宝石协会、国际琥珀协会、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珍珠协会等国际行业机构开始重点布局中国市场,研究中国消费习惯和年轻消费者,普及教育和宣传。因为当下在中国市场,黄金仍然是消费者购买量最大的产品。除了钻石以外,其他品类相对来说,都属于小众市场。但其实钻石的市场份额与黄金来比也是不值得一提的,就好像消费者可以花钱购买一个金镯子,而不是购买一条钻石手链,这无关乎价格,只在于消费习惯。


对此,钻石生产商协会进行了从“中国青年爱情关系研究”到“当代中国青年爱情观念和行为研究”等9个调研项目,旨在全方位深入洞察中国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认知;国际彩色宝石协会积极关注客户教育,开展各种宣传讲座,帮助消费者了解彩色宝石,教授他们有关彩色宝石的知识,让他们对彩色宝石更有信心。


古柏林宝石鉴定所、美国宝石学院、国际宝石学院等鉴定机构也陆续在中国建立分部,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带着沉重的检测仪器登陆中国,只为应对随着消费者知识和观念转变而不断崛起的宝石鉴定需求。2010年,一直固执地守着瑞士卢塞恩的那个历史悠久的实验室的古柏林,选择在中国香港成立了自己第二家分部。目前,古柏林的宝石鉴定也只有三个固定的地点——卢塞恩、香港和纽约。古柏林宝石鉴定所、美国宝石学院、国际宝石学院还与中国各大高校合作,开设鉴定课程,教授鉴定仪器的正确使用方式,普及宝石和鉴定知识,让更多人能了解宝石的魅力世界。


守住阵地,探索国际市场


在外企疯狂抢占中国珠宝市场的当下,我国本土珠宝企业似乎陷入了“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的泥潭中。面对国际化趋势,很多珠宝企业感到迷茫和无助。

其实,把握住年轻消费者的心理,积极面向千禧一代进行创新,就是抓住了未来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我们面对的消费群体是新生代——千禧一代和“Z”一代,这一代人和他们的祖辈父辈都大不相同。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口味很难琢磨,他们不再单纯地因为一件珠宝很漂亮而去购买,而是更多地关注其材质、背后的故事等。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创新,而不是折扣。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消费升级趋势愈发明显,我国珠宝行业将迎来一场大洗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产品同质化、技术老旧、生产工艺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盲目跟风的企业,会被淘汰清洗出去,珠宝行业将迎来一个资源优化整合,发展规范合理的转型发展期。


虽然身处行业低迷期,但切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珠宝企业应该将精力放在自身的内功修炼和资本积累上,强化自己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顺应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旧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变革,积极使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入研究市场消费需求,准确把握消费者习惯,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整体实力,静待发展时机的到来。


另外,在国际珠宝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很多国内珠宝品牌也开始走出国门掘金,像是老凤祥、六福珠宝、潮宏基等珠宝企业开始了海外扩张的脚步,在海外开设分店,期待在国际市场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中国独具民族特色的产品也受到了不少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中国元素具是有先天优势,它们典雅古朴、高贵大气,很适合做设计元素。像是崇尚精致、优雅和简单的蒂凡尼也开始添加东方风格。只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和设计,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英国皇家珠宝协会亚洲区负责人安妮·卡罗尔·马歇尔(Anne Carol Marshall)对中国风大加赞赏。(责编:刘丽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