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这里起航

2016-06-22



上海建桥学院是华东地区首家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珠宝学院。学院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珠宝鉴定、营销及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人才。学院重视基础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产教融合,特别是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珠宝学院目前设有宝石及材料工艺、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两个专业。

本次展览作品是该校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专业2012级应届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分别由赵靖娜、王琼、朱玉、张锦彩四位导师指导完成。本届学生作品无论从艺术设计还是作品创意都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


《城市记忆—涂鸦》
作者:方依
创意说明:这套作品,形态各异的几何体块面(代表墙体石块)表面覆以搭配好的彩色铅笔粉末,呈现出色彩丰富的体块,象征着被毁坏的墙体涂鸦得以保留,融入艺术首饰,使我们的身心与之共鸣。


《交流》
作者:华英祺
创意说明:我想用首饰这一唯一具有佩戴性功能的艺术品,来表达我与一位精神病画家的对话,对话分为三个阶段,这个成品系列作为交流的最后阶段,表达了交流的成功,情感的宣泄。运用电路板作为首饰的情感传输接口,首饰作为我和精神病画家情绪沟通的传达媒介,表达我、首饰、佩戴者三者的对话与交流。


《异时空》
作者:张思凡
创意说明:“异时空”将白色的四种情感——初、谧、凝、氤注入于四套首饰,运用多重元素组合出四种相连又相异的情绪变换。在作品形态风格上创新,在色彩调性上添加,与时尚领域跨界融合。


《林园曝光》
作者:唐海菁
创意说明:灵感来源于摄影曝光效果的表现形式,以古典园林为元素,亭子为贯穿整套设计的线索和联系。分别通过剪影,双重曝光和多重曝光效果从园林的不同视角进行选材,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人与景的一种融入关系,古典与现代中的穿插感受;从结构上看,层层递进,互相呼应。


《残·梦》
作者:王先雅
创意说明:这套作品借用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捣衣”的行为类意象,“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诗歌以棉丝织成布匹来比喻有情人结为佳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一个残缺不全的梦。


《脉脉含情》
作者:薛玲秀
创意说明:这套作品共5件,每件以古典盘扣形态为设计元素,用纯银丝做成花丝项链,再结合珐琅工艺,给每件项链配上其独特的色彩。花丝工艺展现出了项链的柔美形态,珐琅工艺则为其增添了一份炫丽色彩。五件项链展现出的犹如5个楚楚动人,脉脉含情的古典少女。


《捕》
作者:王珊珊
创意说明:生活中动态与静态的美,都源于大自然,我们眼里见到的所有美丽景象,都是我们所向往的精神追求,因为这不仅仅体现出了自然的美,更能体现我们对待这美丽的自然反映。捕,不仅代表着捕获,还代表了捕捉,捕获成果,捕捉美好的瞬间。


《逐梦》
作者:吕光勤
创意说明:作品设计来源于追逐梦想的脚步。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山因为有了梦想,便拥有了生机;水因为有了梦想,便拥有了活力;人因为有了梦想,便拥有了幸福。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满艰辛,是梦想在我们摔倒时告诉我们赶快爬起;是梦想在我们遇到风雨时告诉我们勇往直前;是梦想在告诉我们永不言弃。


《沉积》
作者:苗凯文
创意说明:这套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大峡谷的沉积岩。作品中也不加入任何宝石和彩宝,以最纯净的美面对观众。从闭合到张开代表了大自然的进化。表现了沉积岩经过千万年的日晒雨淋的洗礼,最终以这样一个华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实属不易,希望大家保护环境。


《迷梦》
作者:吴筱易
创意说明: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沙粒,而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一项项濒临失传的技艺便如那沧海遗珠,他们如同一片片散落的拼图,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去发现。点翠技艺曾经风靡一时,随着岁月的变迁却即将消逝。希望这一片小小的“拼图”能让我们找到最原始的,最为人称道的匠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