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尴尬

2017-05-12


本报记者 魏翔琪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马云说:“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一说,只有新零售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从这个角度来看,周大生开启的AR魔镜做导购模式,很符合“新零售”的概念。 


然而,虚拟试戴目前还属于黑科技的发展初期,并不是十分完美,很多操作功能、用户体验感让消费者频频吐槽。消费者线下、线上相互引流的预想,便随着这些槽点成为实体店面的“鸡肋”。“新零售”就是这么玩的?


有新闻报道称,周大生2.0版的智能体验店揭幕当天,店内智能魔镜导购全面升级——AR交互技术与天猫交易链全面打通,将为消费者在线下提供饰品虚拟试戴及线上交易下单的即时服务。


细细推敲,智能魔镜只是一台2米高的电子屏,整体店面装修并未有更多新元素的添加。智能魔镜隐藏在墙内,消费者走近后,人脸会被自动识别,品牌会员可以在屏幕上观看自己购买、浏览的记录,也可以将所有产品进行虚拟试戴及进入天猫下单购买。在整个过程中,购买、浏览记录并不是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对于二次成交,这些记录并不具备说服力。如果是为了帮消费者寻找喜欢的产品,那么手机拍照岂不是更方便?何需一个固定的机器为我保留那些固定的记录。


再看虚拟佩戴,真实感并不强烈。大件饰品如项链、手链等,会有佩戴感,而小件饰品如戒指、耳钉等,佩戴体验感会减弱。那么,AR试戴给消费者所带来的炫酷感觉能持续多久呢?消费者会为一个全新的体验感买单吗?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魔镜”只是一台巨型屏幕的平板电脑,让每一位想通过实体店面获得真实感受的消费者,在“魔镜”的吸引下引流到天猫线上。整个过程让进入实体店消费的真实感减弱,而且去实体店面的意义也在减弱。再从实体店面的角度看,“魔镜”的出现确实可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也可以丰富店面货品,但除此之外并无惊喜。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魔镜”并不能代表“新零售”的全部定义,它只是线上店面进行实体延伸的工具,通过试戴功能帮助线上店铺解决消费金额大、决定周期长、图片与实物佩戴感不一致等问题。对于真正愿意走近实体店面的消费者而言,会更加注重真实的佩戴体验而不是虚拟的空中楼阁,这些消费者更需要专业的服务。


“魔镜”只是黑科技和渠道技术上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也只能是周大生在“新零售”探索路上的一次试水。截至目前,这次试水只能说为天猫走近线下开拓了新道路。


“新零售”之所以成为热点搜索,是因为很多珠宝企业开始进入供给侧改革的起步期,深知改变的重要性。当多数企业并未寻求到属于自己的路时,成功人士赋予的理念便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新零售”并不是根据珠宝行业现状进行定义的,它包含众多行业,也不拥有唯一的答案。企业仍需要向内求,从理论向实践出发,从用户运营、电批运营、流量运营层面做扎实的升级,而不是借助热点增强自身的关注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