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举办非遗研修班结业成果展

2016-06-21
本报记者马佳

6月19日,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传统印染技艺研修班结业成果展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北京服装学院领导马胜杰、刘元风、倪赛力以及全体非遗研修班学员和来自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天津美术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及相关企业代表共450多人观摩了此次结业成果展示活动,项兆伦为39名学员逐一颁发结业证书。


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研修班结业秀在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BIFTPARK1号秀场拉开帷幕。此次结业作品展演以“密缕·拾遗”为主题,意在通过游走在衣服上一针一线的密缕重新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织绣技艺的重视,重拾种种古老技艺,将她们带回到人们身边。

结业秀以一段3分钟视频开始,回顾了学员们在学习、研讨、实践、制作等研修环节的点点滴滴。历时40分钟,21位学员的4个系列83套服装由该校服装表演专业35名本科生演绎在装饰一新的靓丽T台,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古老技艺与现代设计交融碰撞出的作品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让与会人士在欣赏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彰显民族特色的精美作品的同时,更被这些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文化深深打动。

随后项兆伦一行来到了艺术楼天工传习馆观看非遗传统印染传承人群研修班主题为“湛颜·拾遗”的静态展。传统印染研修班18名学员的110件作品,此次展览分为3大区域两大类别陈列,展示了印染类作品及织绣类作品。蓝染区展示了中国传统四大防染技艺所制作出来的展品,包括夹缬、绞缬、蜡缬和蓝印花布工艺;中间综合区展示了黎族传统防染织绣技艺作品,黎族传承人李玉霞、黄翠花和黄桂琼还在现场进行织绣技艺表演;最后一个区域为自贡扎染,丰富的图案,精细的做工,古老的技艺在这里被重新焕发活力。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表达着7个民族的个性特征,相互迥异却都夺目迷人。

观看展览后,项兆伦在艺术楼圆桌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学员座谈会,充分听取学员们对研培计划的意见建议。在听取了8名学员的发言后,项兆伦作了总结讲话,他表示,学员们经过45天的研修取得的学习成果感到非常震撼,并充分肯定了结业秀上展示的高度生活化的服装服饰作品,赞扬了作品中民族元素在服装上恰如其分的应用,完全体现了非遗进社区、非遗进现代生活的宗旨。同时鼓励北服深入开展非遗防染技艺研究,为民族服饰、传统印染的科技创新探讨新路。最后他希望学员们在结业后,结合各自所从事的非遗项目,充分巩固、消化、吸收、利用、创新研修成果,出好作品,出好产品,为振兴传统工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