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幕

2016-05-26
本刊记者蒋子清

5月25日下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拉开帷幕。中宝协首饰委员会主任吕海燕、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宣发部主任孟晓珺、国际彩宝协会大中华区主席於晓晋等十余位特邀嘉宾亲临现场,与到场观众共享一场视觉盛宴。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8日。展览分别在教14楼的4楼和7楼举行。

展会海报。

展览现场气氛热烈,到场嘉宾和观众都对此届毕业生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学生作品的原创性和奢华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虽然风格大不相同,但无不彰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展会现场。

据介绍,此次展览一共展出了50名毕业生的设计作品。整体来看,此次设计作品展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毕业生的设计在充分展现个人自由思想的同时,越来越兼顾规范性、原创性和奢华性。学生们在每件作品中都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他们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原创性,在体现了自我独特的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越来越靠近市场需求;既不断探索着新材料的使用,也在努力保证美感外观的同时,增加作品的功能性和佩戴舒适度。

据此次毕业设计作品展策展人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老师何魁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在展前就已成功找到买家的。学生设计作品已经在向市场靠拢,不再只满足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而是越来越接地气。

部分毕业作品。

来自周大福珠宝品牌部的王颖也认为,从专业角度来看,4楼的作品更便于面向市场进行推广和大批量生产。但她表示,如果选择合作,她会更倾向于选择7楼偏艺术性的设计风格,“这里的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是值得我们这些传统珠宝企业去学习的。因为故事营销更容易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而现在传统珠宝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不断出新或者考虑如何大批量零售的因素,可能会忽视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故事性,这种做法是不长久的。”

Q
A
&


《中国黄金珠宝》:您对本届学生作品有何评价?对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设计师有什么期许吗?

何魁:本届学生的作品有不少亮点,可以说是超出了我们的期待值。在往届,学生们更注重材质的选择,设计也偏向于传统风格,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点。但今年有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有时尚类、艺术类,还有智能首饰。一位韩国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智能首饰,也许造型略显稚嫩,但是这个理念非常好,技术层面也是合格的。而新材料的使用也是本届学生的一个亮点,像亚克力、毛发、纸张等,他们用这些新材料翻制各种奇特的造型,非常吸引眼球。
我希望他们的设计能与现代感性生活更加贴近,学会以人为本去设计,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活在一个艺术家的梦里,只做到自己喜欢就可以。一个成功的首饰设计,并不是设计本身,而是如何更好地展现个人气质,获得情感认同。

《中国黄金珠宝》:站在学校的角度,您如何看待独立设计师这股新生力量?
何魁:就珠宝学院就业趋势来看,自主创业占了很大的比例。独立设计师在未来是一种大趋势,但目前的市场接受度并没有那么高。独立设计师们作为新生力量,是很脆弱的,像我们学院的学生,他们毕业后也许会组建珠宝工作室,但是背后一定还是需要品牌支持或者去寻求一些协会、联盟的帮助的。现在的独立设计师,一般都是以联展的形式展现作品。但与其他学院相比,我们学院的学生似乎更实际一些,约有40%的学生都在考虑市场接受度,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只追求艺术和设计。

《中国黄金珠宝》: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和材料谁先谁后?是先有设计,再寻找材料,还是先有一块材料,再进行设计?
何魁:我认为,珠宝更倾向于先有材料,才进行设计创作。但如果材料非常昂贵的话,我们会对材料付出更多的心力,因为我们不忍心去破坏它。像有些学生,他们的个性非常强烈,想要表达的想法就必须要选择某种材质才可以达到,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局限性很大,这就会很矛盾。我们这时会进行引导,让他们的设计更倾向于展现材料的本质。而很多时尚小饰品,像是韩剧中的饰品,他们并不贵,材料很便宜,主要是一种设计风格的展现。是选择为材料而妥协,还是选择把设计拉进来成为主导,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