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贵银业二季度亏逾0.4亿,欠款大客户变身供应商?

2019-08-02

白银第一股金贵银业远没有走出困境



金贵银业于2014年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主营业务为以白银冶炼和深加工为主,配套铅冶炼,并综合回收金、铋、锑、锌、铜、铟等有价金属,主要产品为白银、电铅、黄金及其他综合回收产品。


  上市5年来,公司经营业绩不佳。4年间,公司营业收入从42.97亿元翻倍增长至超百亿元,但净利润增长十分有限。今年一季度金贵银业净利润下降39.25%为4170.20万元,预计上半年净利为0元至亏损0.4亿元,也就是说二季度至少亏损0.4亿。


  2018年,金贵银业业绩剧降,与其早前4.8亿元现金收购的西藏金和业绩未达标、发生资产减值有关。


  备受关注的是公司2018年年报数据大幅异动。预付账款高达24.39亿元,同比增长252.67%,应付票据及应收账款20.22亿元,同比增幅也超过2倍。


  高达24.39亿元预付款中,虽然金贵银业否认与其存在关联关系,但领走预付款的5家公司规模小且期间似乎存在关联,让人生疑。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预收公司3.8亿元货款的郴州市金来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此前并非公司前五大供应商,而且,公司2017年年报披露的信息中,金来顺还是公司第一大欠款客户。


  大笔预付账款、债务大幅增加,金贵银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压力。


净利剧降现金流异常

  

  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57亿元,同比下降5.71%,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53.27%,扣非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下降89.62%。

  

  年报披露,除金和电铅毛利率下降以外,公司其他主要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公司营业收入较年下降5.71%,营业利润为1.78亿元,同比下降42.43%。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存在较大差异。


  事实上,公司的毛利率变动也有些奇怪。公司主导产品是白银,其营业收入占比接近一半。上市以来,其毛利率持续下降,至2017年降至7.63%。同期,市场上的白银价格总体较为稳定。去年市场白银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徘徊,而金贵银业的白银毛利率也上升至9.37%。


  此外,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也与营业收入、净利润变动不一致。四个季度的净利润为6864.18万元、6275.54万元、7818.77万元、-9114.99万元,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658.53万、2.11亿、-2.99亿、-2421.94万元。四个季度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与同期净利润严重背离,二季度现金流大幅净收入,三季度又大幅净流出。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上市以来,金贵银业经营业绩整体不佳。2014年至2017年,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18亿元、1.45亿元、2.53亿元。 2016年、2017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是合计支付8.6亿元收购的西藏金和、俊龙矿业两家公司业绩贡献所致。去年,业绩承诺期满,公司净利润的大幅下降,对西藏金和计提资产减值1.17亿元。


 预付账款暴增2.52倍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金贵银业却大肆预付账款定购原材料,让人不解。


  金贵银业的预付账款一直处于高位,2014年至2017年分别为5.04亿元、5.27亿元、6.22亿元、6.92亿元,2018年,突然猛增至24.39亿,同比增长252.67%。


  对比营业收入,2014年为42.97亿元,2015年至2017年分别为57.89亿元、78.52亿元、11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5%、34.70%、35.65%、43.93%,均为高速增长。2018年,营业收入下降5.71%。

    

  根据公司披露,公司预付账款前五名对象合计金额为18.91亿元,占预付账款总金额的比重为77.54%。细查这5名预付账款对象,发现有些奇怪。

  

  记者查询发现,五家公司均为贸易型公司,公司规模都不大。其中,互相存在关联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金来顺,2017年,金来顺是金贵银业应收账款第一名客户,为何突然就成了一次性领走公司3.8亿元预付款的供应商了呢?


  种种迹象表明,金贵银业的巨额预付账款存在较大谜团。


不堪重压的债务

  

  2018年,金贵银业债务大幅增长,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巨大。今年内需要偿还短期债务29.61亿元。2018年底,公司预收款为14.52亿元,较上年增加了6.55亿元。


  金贵银业还存在拖欠货款迹象。截至2018年底,公司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205.90%。


  针对公司偿债风险,金贵银业回复监管部门称,截止到今年4月末,公司获取银行授信总计71.78亿元,使用银行授信总额为59.86亿元,剩余银行授信11.92亿元,加上银行新增授信,银行授信额度已经能覆盖到期债务。此外,公司拟于年内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超短融提升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因此,公司不会出现财务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只是,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下降39.25%为4170.20万元,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0元至亏损4000万元,这说明二季度至少亏损4000万元。这种状态下,银行是否还有信心为其新增授信。截至去年底,公司18.67亿元存货、1.45亿元固定资产、5.87亿元无形资产、2.50亿元应收票据等因为借款及长期应付款而被抵质押。即便银行愿意为其提供贷款,不知道公司还有哪些可供质押且被银行认可的资产。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责编:余晓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