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挑战之七:民族品牌振兴,亟待保护与培育

2019-09-11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提出了《关于加强保护黄金珠宝优秀民族品牌》的提案。他指出,“老凤祥”“中国黄金”“萃华”“菜百”等是我国黄金珠宝行业优秀的民族品牌。然而,近年来这些品牌却在商标知识产权方面屡遭侵害,恶意仿冒优秀商标的品牌屡见不鲜,在消费市场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建议加强我国黄金珠宝优秀民族品牌的保护,正本清源,营造法治、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纵观中外大国崛起的历史,首先是产业的崛起,其次是金融崛起,然后是品牌文化崛起的过程。品牌和文化竞争是国家竞争的终极形态。未来中国要从世界经济大国转化为世界经济强国,从全球贸易大国转化为全球贸易强国,需要有一批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支撑。

  民族品牌的发展已成为展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品牌建设成为抢占国际市场、配置全球资源、带动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大多数民族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动力和能力,品牌研发投入少,品牌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观念淡薄,并且我国还未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设和品牌发展的生态环境。

  品牌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培育一个基业长青的品牌,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持续投入,需要企业家的坚持、坚守、专注、专一。对于黄金珠宝企业而言,这一过程更为不易。品牌企业也要扭转“急功近利”的逐利心态,抱着“吃生肉坐冷板凳”的心态,踏踏实实,以工匠精神来对待每一件产品。品牌的基础是产品的质量,而文化是一个品牌的精神和魂魄。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实际上是对文化的认可,“企业通过努力和消费者达到一种思想的共鸣,感情的互认,就形成了品牌。”

  消费者看重的不完全是价格,更是对品牌文化的信赖。本土品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品牌塑造,其中不仅是生产环节,还应涉及前端设计、市场销售、产品售后等环节。

  通过2017年和2019年《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内地品牌,这说明内地品牌,特别是头部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深入人心。

  除企业自身的培育和创新,发展民族品牌经济还是一项凝聚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市场资源,加强联动等。各级政府应支持企业建设自有品牌,特别对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品牌建设,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可以提高企业开展品牌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近年来上海就设立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将原先分散在各部

  门的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在黄浦、静安等区也专门设立了品牌专项资金,提供区级配套支持。

  国家和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还应转变以往片面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实力培育的发展理念,真正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关键,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意识和品牌建设能力。

  [责编/王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