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引进来走出去”的行业发展思路 “海上丝绸之路”——黄金珠宝新市场、新机遇论坛在京举行

2018-08-16


本刊记者   马佳 


7月26日,“海上丝绸之路——黄金珠宝新市场、新机遇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2018中国国际黄金大会重要分论坛之一,来自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以及中国的行业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由新加坡贵金属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郑良豪主持。


嘉宾在“海上丝绸之路——黄金珠宝新市场、新机遇论坛”现场发言。

 

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山恩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着深厚的黄金文化底蕴,大家对黄金的热爱,让我们有了共同的努力基础和方向。相信随着沟通交流的不断增加,可以进一步推动各方在商贸方面的合作往来。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行业拓展总监陈志君在题为《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企业未来的选项》的主旨发言中表示,去产能和创新升级是未来黄金首饰行业发展的根本。行业一直停留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窠臼。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只在已有的产品上做文章,因此最终导致同质化和价格战。

 

陈志君指出,全球珠宝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已经有业者在低调布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来自海外的竞争者。“将来,输出的不该只是过剩的产能,还有技术创新与效能。”他建议生产企业应该因地制宜,在文化与产品品味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

 

会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越南等国的行业嘉宾们介绍了其各自国家或企业在黄金特别是首饰方面的基本情况。

 

新加坡贵金属市场协会副首席执行官张亮(GordonCheung)首先介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黄金首饰产品的基本情况。

 

新加坡SK珠宝集团执行董事林亮妏(MaryLim)分享了SK珠宝集团通过精确营销,引进中国婚庆黄金首饰精品,深化SK品牌定位,推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成功开创及拓展新加坡黄金首饰市场的经验。

 

林亮妏表示,在SK珠宝集团未来的战略规划中,重心将放在资源整合上,持续把海外有特色的产品通过新加坡为跳板,引入整个东南亚区域,并把海外有潜力的品牌和商业模式带入东南亚市场。

 

马来西亚黄金首饰商联会高级顾问萧德明(ErminSiow)指出,目前马来西亚黄金首饰主要以22K为主,但足金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来看,其黄金市场和中国或印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马来西亚黄金珠宝市场的开放程度非常高,零税收制度更是其一大优势。在黄金进出口方面,马来西亚出口量要大于进口量。

 

目前,马来西亚黄金市场有许多新机会,当地珠宝商将会从原材料源头进口更多黄金,而新政府意在推动海外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等,足金首饰在马来西亚市场的增长趋势,对中国的制造商和出口商来讲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越南金商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汗(TrungKhanhKhanh)在发言中介绍,越南政府正在拟定新的黄金贸易法律条文,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执行。据他介绍,目前越南政府管控黄金制造行业,黄金进口税非常高,占到了商品总价值的20%左右,但每年仍会有3吨左右进口黄金饰品流入越南市场。因此,大部分的黄金都是通过一些渠道走私流入越南市场,其中大部分为18k金饰品。

 

印度黄金珠宝协会秘书长梅塔(SurendraMehta)在发言中介绍说,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之一,在政策支持下,已经开放黄金珠宝自由贸易区。“我们希望中国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据他介绍,印度未来黄金珠宝行业的黄金消耗量将达到每年900至1000吨左右。

 

印度玉石珠宝出口促进协会区域会长品嘉(PrakshChandraPincha)也希望与中国黄金行业进行合作,品嘉在了解中国黄金珠宝市场后,邀请中国的黄金珠宝企业能来印度考察市场,以谋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机会。

 

来自国内的企业代表也分享了所在企业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时所作的商业尝试和经验。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周灿坤表示,“一带一路”其实就是一条“黄金之路”。据介绍,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百泰集团海外业务拓展的主要区域。周灿坤表示,未来会继续深耕东南亚市场。

 

德诚珠宝集团副总裁方思杰表示,“一带一路”对黄金产业的机遇在于黄金需求量大的国家大部分集中在亚洲“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仍是当前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而挑战在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和国家债务水平较高。

 

因此,方思杰建议计划布局海外的中国珠宝首饰企业,一是要梳理全球化长期经营战略;二是外引内培专业的国际化梯队人才,组建专门的海外业务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政策和市场调研;三是内部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和风险分析、预警及应对机制以及与企业国际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选用机制。


深圳市冠华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楚焕介绍说,从2014年起冠华已经开始注意到国外的市场,其新的战略口号是“二次创业,赛道升级”,并比肩海内外第一梯队的综合型企业,在技术、产能开发定位和研发投入上都会加大,并向意大利、瑞士、韩国等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

 

深圳市福麒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汪霄霄从黄金珠宝行业供应商的角度谈论“突围红海”的办法,认为供应商应更多从零售角度思考,在和对方的沟通中挖掘客户的深层次需求,而非一味地把自己当成传统的批发商。

 

“周边国家的零售市场实际上和中国是很像的,我们‘走出去’的过程中不能再和十年前一样,以为供应商和客户只是供货和拿货的关系。一定要从零售的角度和他们合作,多替用户想一想当今的市场,多和他们聊一聊,因为很多时候用户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市场需求。沟通多了,也许就能发现新的需求。”汪霄霄说。


业者
观点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行业拓展总监陈志君:

 

去产能和创新升级是未来黄金首饰行业发展的根本。行业一直停留在产品竞争的窠臼,究其原因在于企业都只是在已有的产品上做文章,因此最终导致同质化和价格战。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生产企业的客户结构、供应链结构和市场结构高度重叠导致的。因此,未开发的市场机会在于广大的海外市场。

 

全球珠宝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已经有业者在低调布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来自海外的竞争者。将来输出的不该只是过剩的产能,还应有技术创新与效能。

 


新加坡贵金属市场协会副首席执行官张亮:

      新加坡和泰国的黄金市场十分成熟,新加坡贵金属市场协会推动新加坡发展成为亚洲贵金属交易与清算中心,旨在连接大中华地区,引入跨国金商及金融机构,市场供应链纵连亚洲南北。越南、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黄金市场需求较大但市场稍弱,黄金市场发展阶段基本相当于十年前的中国,中国的金商经历过那个阶段,所以可以作为顾问给他们提建议,也可以提供产品。


新加坡SK珠宝集团执行董事林亮妏:


SK珠宝集团结合SK设计理念和中国制造工艺技术,开创专属于SK品牌的精品,服务于不同领域的顾客,成功开创及拓展新加坡黄金首饰市场。在集团未来战略规划上,重心将放在资源整合上,集团将会持续把海外有特色的产品通过新加坡为跳板引入整个区域,把海外有潜力的品牌和商业模式带入东南亚市场,也会通过对零售和品牌推广的经验,配合当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一起开拓海外新市场。


印度黄金珠宝协会秘书长梅塔(SurendraMehta):


中国的工艺技术十分先进,希望这个大会能把我们几种古老文明汇聚在一起,让我们共同进步。印度是全球黄金消费大国,其中三分之二的黄金用于首饰生产行业。印度的黄金市场已经完全开放,外国企业不需要政府审批就可以直接进行投资。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印度已经开放黄金珠宝自由贸易区。


印度玉石珠宝出口促进协会区域会长品嘉(PrakshChandraPincha):

 

希望与中国黄金行业进行合作,印度是个黄金珠宝进出口大国,希望中国同行能来印度开发市场。

 

印度珠宝首饰行业约有5000万从业人员,除大企业以外,还有40万小作坊在从事黄金珠宝的生产,印度不生产金条金锭,只进口,且需求量极大。

 

印度对于黄金首饰行业严格执行OEDC标准,原料进口、加工、贸易等方面都完全按照OEDC标准执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力求成为世界最大、最标准的黄金珠宝贸易大国,希望各个国家都能来印度开拓市场,一起经营这个庞大的市场,做到双方互利共赢。

 


马来西亚黄金首饰商联会高级顾问萧德明(ErminSiow):


目前马来西亚黄金首饰主要以22K为主,但足金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其黄金市场和中国或印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马来西亚黄金珠宝市场的开放程度非常高,零税收制度更是其一大优势。在黄金进出口方面,马来西亚出口量要大于进口量。目前,马来西亚黄金市场有许多新机会,比如零税收制度、当地珠宝商将会从原材料源头进口更多黄金、新政府意在推动海外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等,而足金首饰在马来西亚市场的增长趋势,对中国的制造商和出口商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越南金商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汗(TrungKhanhKhanh):


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第三大黄金市场,去年全越南消耗了约54吨黄金原料,其中首饰用金就占到了16.5吨。越南2018年上半年黄金消耗量与2017年同期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在过去的十年里,越南黄金市场中首饰用金的消耗量约等于160吨,主要为999足金饰品,越南今年的黄金市场规模还会有很大的提高。越南的黄金市场大部分都是依靠跨边境走私支撑起来的,这样只会使越南的市场越来越变得混乱。我们需要官方层面的合作。目前越南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逐步拟定方案,开放合法的进口渠道。越南吸取了之前土耳其和印度两国的教训,起草了符合越南市场情况的法律。


世界黄金协会印度董事总经理SomasundaramPR:


      印度人热爱黄金,印度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每年有800吨~900吨的黄金需求量。人们买黄金,主要是用于婚嫁、宗教、生活等场合。印度去年的黄金消费量因政策原因有所下降,但长远来看,黄金需求是一直在增长的,因为许多人会把银行的存款换成黄金保值。印度的电商发展得非常快,消费者也开始网购黄金产品了。政府即将出台的黄金政策和未来的税务改革都对中印黄金贸易十分有利。但我们的黄金加工很多都是家庭手工制作,我们需要中国的黄金加工技术。

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周灿坤:


“一带一路”是一条“黄金之路”。中国黄金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良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天然的合作优势,双方可以精诚合作、共享资源、互利共赢。

 

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核心在于四个字:文化先行。通过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百泰主要是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种方式来实现。“引进来”主要是指引进国外尖端设备和国际创意。“走出去”则主要是指以“黄金+文化”为载体,借用地缘优势,先期在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进行海外布局。

 

未来,百泰首先会继续深耕东南亚市场。以东南亚国家华人群体为切入点,逐渐过渡到当地的本土人群,根据他们的消费诉求来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创意研发;其次,百泰将通过东南亚市场的突破,以点带面,由近及远,逐步拓展。

 

在拓展过程中,百泰不会盲目追求规模,力求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及市场运作的基础上,秉承“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稳扎稳打,用百泰精工铸就更多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优质金饰,联合更多的珠宝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去谋求海外市场的更大突破。


德诚珠宝集团副总裁方思杰:

 

“一带一路”对黄金产业的机遇在于:黄金需求量大的国家大部分集中在亚洲“一带一路”沿线,自2018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逐渐向好。亚太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仍是当前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较为旺盛,出口增长强劲。

 

而挑战在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普遍偏高,且具有一定的原发性。同时,“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债务水平较高,尤其是政府债务高企,政府债务超过GDP60%的国家高达20个。此外,从营商环境看,南亚和中亚营商环境总体较为恶劣,而中东国家受地缘政治局势、国内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营商环境明显恶化。

 

对计划布局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周边市场的中国珠宝首饰企业的三点建议:一是要梳理全球化长期经营战略,并准确定位海外目标市场,避免冲动型投资和短期行为的发生;二是外引内培专业的国际化梯队人才,组建专门的海外业务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政策和市场调研,了解国家和区域文化,识别乃至预测风险和机会,做到趋利避害;三是内部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和风险分析、预警及应对机制以及与企业国际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选用育留”机制。

 


深圳市福麒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

汪霄霄:


供应商应转变传统的思维,真正从客户角度出发,通过和对方的深入沟通中挖掘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并提供配套的解决方案。现在中国的整个黄金珠宝产业处于竞争的“红海”中。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二是整个行业很少专注于产品设计,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或独特性;三是市场上的产业款式差异小,同质化严重。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地,正值周边许多国家的黄金珠宝市场处于萌芽时期。这对于拥有成熟的市场、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中国来说,充满着机遇。中国可以通过与周边国家合作、联结,不断拓展和完善产业链。

 

中国周边国家的零售市场实际上和中国是很像的,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能再和十年前一样,以为供应商和客户只是拿货和供货的关系。一定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和他们合作,多替用户想一想当今的市场,多和他们聊一聊,因为很多时候用户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市场需求。沟通多了,也许就能发现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