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央行转向黄金

2019-03-06

文/艾泽柴尔·考皮克



 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正在增加。 2018 年 前 10 个 月 的 净 黄 金 购 买 量 为351.5 吨,同比增长 17%,为 2015 年以来 的最高水平。 增储动力也不断增强,仅 2018 年 第 三 季 度 ,净 购 买 量 就 达 到148.4 吨,同比增长 22%。

 

随 着 购 买 模 式 的 改 变 ,进 入 市 场 的央行数量也发生了变化。 从历史上 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 是最稳定的买家,每月定期购买。 2018 年,包括波兰、匈牙利和印度在内的此 前不活跃的央行也购买了黄金。


 与最近购买黄金的各国央行的广 度和多样性相匹配的是,它们购买黄金 的理由也同样广泛和多样。 传统上,央 行储备经理在投资时优先考虑安全性 和流动性,这也是为什么黄金作为最终 避险资产,长期以来一直是央行储备投 资的支柱。


 如 今 ,安 全 性 和 流 动 性 仍 然 是 储 备经理优先考虑的事项,但这些原则面 临的风险来源正在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但体现在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制裁、贸易战升级和政治不确定性等具体问题上,还包括国际金融体系的潜在结构性转变。


多样性中的安全

 对于最大 、最稳定的黄金买家俄罗斯来说,关键的驱动因素是安全——尤其是对没有政治风险的资产的渴

 望。 俄罗斯的巨额黄金储备是其对西方施加的金融制裁压力的直接回应。


正如俄罗斯央行第一副行长德米特里·图林去年指出的那样,黄金已成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产 ,是 一种“100% 不 受 法 律 和 政 治 风 险 影 响 的 保

 障”。 与俄罗斯黄金持有量大幅增加相对应的是该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大幅减少,这反映出俄罗斯央行长期以来的去美元化政策。


其他国家央行比如波兰央行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缺位后,可能更多的是 出于多元化的考虑。 在全球政治和经 济不确定性引发的担忧的推动下,重新 回归了黄金市场。 事实上,瑞银资产管 理公司《第 24 次年度外汇储备管理调 查》(2018 年 9 月发布)显示,各国央行 行长对全球经济最大的担忧是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战和政治发展走向。 通常 被称为市场恐惧指标的芝加哥期权交 易 所(CBOE)的 波 动 率 指 数(VIX)在 2018 年跃升至 2015 年年中以来的最高 水平,突显出投资者的不安。 这种担忧 可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意大利不断恶 化的长期财政前景和英国脱欧带来的 不确定性上——所有这些都可能降低 经济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 ,各国央行可能正在评估加大下行保护力度的必要性,因为它 们正在探索风险更高的资产类别。 例如,根据瑞银调查和《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2018 年 7 月发布),储备经理们正在进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市场,如股票、公司债券和房地产。 增加黄金可以抵消这些投资的风险,因为黄金与这些另类资产几乎完全没有相关性。


结构性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中央银行,如 匈牙利央行,正将目光投向黄金,以求 实现长期的“稳定目标”。 该国央行在 10 月份购买黄金时发表声明称,黄金 具有“建立信心的特征”。


匈牙利最近的黄金购买行为尤其引人注目。 不仅仅是因为在黄金市场 蛰伏多年后,匈牙利央行将黄金储备增 加了 10 倍,而且还因为黄金“在极端市 场条件下或国际金融体系结构变化或 地缘政治危机深化时,起着主要的防御 线的作用”。 尽管极端的市场条件和深 层次的地缘政治危机对金融市场来说 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新生的结构性变 化却非同寻常。尤其人民币在国际舞 台上崛起后,投资者们开始关注这些问 题。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最近发布的报告《人民币国际化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指出:“如果中国继续逐步开放资本账户,朝着更灵活的汇率方向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个阶段是成为亚洲广泛使用的区域性货币。”随着人民币配置量的不断增长,长期结构调整的

可能性也在增加,由当前以美元为主的体系转向一种更加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这种转变既会破坏当前的稳定, 也会对美元产生负面影响:黄金则可以对冲此两者带来的影响。 尽管市场对这一变革的时机存在广泛争议——这将与中国全面开放其金融市场的步伐有关——但匈牙利的声明或许证明,至少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变革预计会更早而不是更晚发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