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 首饰设计毕业生的尴尬
本报记者 张圆
校企对话旨在讨论珠宝教育如何与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相结合。
12月3日下午,“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2017首届中国高校珠宝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展在深圳罗湖开幕。开幕式及颁奖礼后,企业代表与参展作品所属的高校教师代表展开对话——中国高校珠宝设计教育研讨会暨行业人才培养交流会举行。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郑静说,这次研讨会旨在讨论珠宝教育如何与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相结合,让企业与高校互相“吐槽”。
我国珠宝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珠宝高校教育开展得稍晚,第一个高校首饰课程开课至今有20多年,基本跟上了行业发展的步伐。但校企间的对话与合作仍然很有限,此次对话就呈现了这组矛盾——企业吐槽高校毕业生达不到市场要求,高校拍砖企业不给毕业生成长空间。
珠宝企业:
设计师难招,高校为谁培养人?
在交流会上发言的几个珠宝企业代表纷纷提出,企业招设计师很难,校企对接确实存在脱节现象。
一方面,大部分首饰设计毕业生的设计能力并不能符合企业需求,有的不懂工艺,甚至不能画出标准效果图;有的则是偏艺术设计,设计不出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商业首饰。另一方面,忠诚度是个问题,高校出来的首饰设计毕业生,在企业呆一两年就跳槽、转行的情况,很常见。因此,珠宝企业会有意“晾着”这些毕业生,不敢放手培养他们,很怕刚刚培养出来就人才流失了。企业认为,学院派首饰设计毕业生“不接地气”。这与高校设置的设计课偏理论基础、不贴合市场有很大关系。
对此,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首饰系主任张荣红解释说,国内开设首饰设计专业的学校有百余所,每所学校的定位、教学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均不一样,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效果图课。如果企业需要能把效果图表达得很好的毕业生,应该去特定的几所学校招聘。“有的高校设计专业教育的初衷不是为行业服务的,是着力于培养一个设计者应该具备的思维和创作能力。”她说。
TTF董事长吴峰华则表示,谈论毕业生连效果图都画不好的背后,应该讨论的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高校是为谁培养人。中国现在的首饰设计专业毕业生占全世界在校生的一半,但为什么优秀的设计师人才数量的比例却那么低?
郑静认为,企业在做商品设计前,有着对市场定位、适应人群、材料工艺、加工方式等方面的考量,但学生在学校里做设计时不可能有这些市场条件。因此,学校只能尽力教会学生创意、思维、形式。“而且,有些技术化的东西,学校也没必要教。产品设计公司要求必须会的专业软件,学校就有可能不教。因为教这个软件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用来教学生更多的设计方法。而学生到公司,一个星期就能学会这个软件。”
深圳市广福来珠宝实业有限公司代表赵彬提出,企业在抱怨无人可用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责任。企业很少主动向高校靠拢,与其交换信息。“有多少珠宝行业的企业家能做到整天跟高校打交道呢?企业的信息带不到学校里去,最后学校花了4年时间培养出来的,要不就是鉴定人员,要不就是初级画工。在我们企业有一个说法,请珠宝学院的学生,还不如请普通技校的学生。这就是校企沟通不够造成的局面。”他说。
首饰设计教育:
教商业还是教艺术?应相互融合
参与中国高校珠宝设计教育研讨会暨行业人才培养交流会嘉宾合影。
关于设计,学院派与商业派的争议由来已久。实际上,不同院校的教学定位不同。本科教育认为,教会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培养其创意思维、创造能力为重,技术方法的学习则没那么紧迫。职业教育则是应用型教育,核心是让设计创意落地,转化成能够在市场上顺畅流通的商品。
张荣红认为,现在的消费者市场对首饰的要求是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艺术首饰和商业首饰已经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融合。高端定制、高端设计、个人设计工作室快速发展,甚至专门驻零售店的设计师也出现了。这无不说明消费人群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谓高端定制,实际上也是一件同时具备商业和艺术两个属性的作品。
“这些变化造就了首饰教育的变化。高校的首饰设计教育和企业都是为消费群体服务。设计的本质是为人服务,把他人的需求、情感、思想等表达出来。当前的国际趋势是:设计从单纯的艺术设计,快速地向设计、商业化、用户、文化、高科技等几个因素完美融合的阶段发展。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也应该注意到这点。”张荣红说。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罗振春认为,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是没得选择的,同时也称:“我们通常觉得学校比企业慢一拍,设置的某些课程——艺术欣赏、当代艺术、传统文化也好,不能立马转化成效益。这种慢恰恰是企业做不到的。我认为,高校和企业之间这种‘慢’的差距应该允许存在。”
熟知企业和高校设计师两者现状的吴峰华表示,国内首饰教育盲目跟着西方的当代艺术走,把像玉文化、皇家工艺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丢失了,没有专门去培养学习这类知识技能的人。而实际上,这种人才是企业愿意花大价钱去请的。
“我为什么办高校设计展?因为虽然有很多作品经不起挑剔,但是这些作品透露出了先锋性、时尚性、思想性,这很难得。现在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现代首饰设计,但现代珠宝设计教育根本还没入门。而TTF的实践证明,只有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才有未来。”吴峰华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王晓昕表示,设计本科教育的原点存在着多方差异和错位。第一是教书和育人的错位——是教学生知识,还是塑造学生的人格?第二是设计和装饰的错位。实际上,装饰以外的问题——社会学因素、人类学因素、人机互动体验的因素等变得更为重要,这是设计学科的错位。
“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就是这种错位影响的后遗症。这当中,有企业的问题,也有高校的问题。”王晓昕建议,企业要给学生更多宽容,教会他们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而高校在通识教育之外要开放心态,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和商业模式,教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加以训练,最终是他们的设计达到商业和艺术的融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任开,分享了学生和他的故事。他认为,本科实行通识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首饰设计的初心,然后才是学会为创意和感受服务的相关工艺。
校企合作:设计师到底应该谁来培养?
有不少教师提出,培养设计师是企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高校培养的是准设计师,但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还需要待在企业花费时间去成长。
“纯专业就业率到不了10%。我问过学生,企业准备专门培养你,你还要走,为什么?他说工资太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化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宋处岭说。他认为,国内大部分企业“养”不起设计师,因为产品效益并不能覆盖知识产权的侵权成本,设计师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高薪“养”设计师。
此外,高校教育也应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如首饰专业师资紧缺、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宋处岭希望企业可以给毕业生足够成长空间,校企可以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共同培养设计师。
而现场一位企业家代表则直言:“企业就是战场,根本没有时间让你成长。这对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讲特别残酷。他们从相对单纯的象牙塔到了职场,觉得老板特不地道,给的钱少,要求还高。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老板天天面临企业生死的问题。”这位代表认为,在校生提前对接企业,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
周大福企业代表易栋称,他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中发现,企业一般没有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带着学生做出来的设计作品,很少可以投放市场,而且这种合作项目没有延续性。第一年合作完,第二年学校就不愿意和企业合作了。为什么呢?企业没有能引进院校好作品的市场。
“我们希望企业的需求跟学校首饰商业设计的课程结合,以企业需求作为教学目标。在课程中,企业能直接参与,让学生理解商业市场,保障设计成果被企业所用。这样有好的市场表现,校企的合作也就能够延续下去。”易栋说。
深圳技师学院珠宝首饰系主任李勋贵分享了该校的经验。8年前,深圳技师学院和缘与美公司合作,将项目任务式地引入课堂,特定老师负责特定项目。今年,他们还安排跟周大福、百泰合作,让企业带学生专门做项目任务。学校要求企业的设计师团队与学校充分沟通,声明采用、修改哪件作品,要求设置证书及物质奖励,让学生在从事设计师之前就取得成就感,在行业中有尊严地成长,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还跟深圳市政府申请举办中国珠宝加工世界技能大赛,每年获奖参赛的学生全部留校,慢慢提升学历,最后成长为一批可用的师资人才,这也是我们储备师资的办法。”李勋贵说。
一家互联网珠宝公司代表提出,企业和设计师不应只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企业与其批判设计师的忠诚度不够,不如尝试建立合伙人制,将企业、院校、设计师等各方力量串联起来。企业为设计师提供平台和机会,再寻求商业化模式。
会议普遍认为,中国首饰设计的发展是大家的事情,企业应和学校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众人表示,期待以后类似的校企对话多多举办。
相关阅读
铂金闪耀奥斯卡颁奖礼 华丽铂金首饰引领红毯风尚
近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好莱坞名流巨星汇聚一堂,众多知名影星纷纷选择华丽铂金首饰为红毯造型加持。
抗疫情 | 宁夏行业协会、老凤祥在行动!
爱心捐赠暖人心、齐心协力抗疫情——宁夏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宁夏老凤祥抗击疫情纪实。
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行业热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在采访中,珠宝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一《意见》是在中国民营经济以及民营企业需要鼓劲加油继续发展的关键时刻出台的,为民企健康发展提供了宽松安定的环境,
2020首届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华为首次涉足黄金珠宝产业助推升级
1月9日,代表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最高水平的“2020首届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高峰论坛在深圳市IBC格式时尚发布中心顺利召开。
国潮新风,传递至臻喜福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