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报告:大幅减产但市场稳定
本刊实习记者 金桐
国内珍珠产量逐年降低。随着海水珍珠养殖成本的提高,海南彻底退出海水珍珠养殖范围,广东的养殖规模缩小到五年前的三分之一,海水珍珠整体产量从2013年将近8700千克下降到2018年的不到2700千克。目前,海水珍珠以进口为主。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相继出台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条规,限制了珍珠养殖的水域,淡水珍珠产量减少,2018年已经下降到70吨。此外,珍珠的养殖技术大幅提高,销售渠道拓宽,市场规模趋于稳定。这是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飞在2019中国珠宝产业资本论坛上对《2019珍珠饰品研究报告》的概括性解读。
马飞指出,对比产量下降,珍珠的养殖技术得到了提升。
具体来看,第一是蚌苗的育种技术。康乐蚌、三角帆蚌“申紫1号”、淡水爱迪生珍珠、淡水Akoya珍珠等新研发的淡水珍珠,其品质已经能跟海水珍珠相媲美。
第二是养殖手段。如果想要把珍珠养得好,需要富有机物的环境,同时要保障水环境的污染治理。目前最新研发出来的两种养殖手段,一个是工厂化的养殖,通过设备器械把养殖密度提高,把养殖水域搬到实验室。另一个是鱼蚌混养模式,一方面珍珠蚌可以吸收一些淡水鱼类、水生物的营养,另一方面也保持了整个水环境的清洁、干净。
第三是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国内消费环境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弹性高、消费意愿降低。北上广居民口袋里的钱基本被房贷吃空了,真正有消费潜力的反而在三、四线城市这些下沉市场。其次,由于中美贸易战,外贸订单量锐减。市场需求分化越来越明显,高质量珍珠需求大、供给少,价格保持逐年上涨的状态;低质量珍珠产量大、需求小、产值低。
近年来,珍珠的销售渠道在不断拓宽。2018年,珠宝全品类的线上直播交易额达到了500亿元左右,诸暨抓住机遇成立了珍珠直播基地。
马飞表示,不同于传统消费者对“一串珍珠”的认知,珍珠越来越多地和黄金、钻石、彩宝相结合,款式设计的吸引度得到了提升,市场规模得到了稳定的增长。
珍珠的进口已经连续五年保持稳定。但因为珍珠涉及到的相关关税、消费税比较多,从2019年年初到现在,进口量在逐渐减少,国内的高端海水珍珠价格也在缓慢上涨。其中,高端的澳洲白珠价格涨幅较大,中低端南洋金珠价格微降。
日本的Akoya珍珠受到国内新研发的淡水Akoya产品的影响,Akoya的中低端和高端的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预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淡水珍珠的这些新产品可能会冲击到日本Akoya市场。
对于珍珠行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马飞提出了五点展望。首先,相较于钻石、彩色宝石等珠宝品类,珍珠门槛较低,更适合大众消费。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可以在新零售上加强推广。第二,珍珠产量大,但做好品牌的不多,还需要引导企业去做品牌化运营。第三,珍珠不能依靠原材料来进行交易,还需要注重产品款式的设计,提高设计附加值。第四,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途径,加强文化的推广,提升文化附加值。第五,珍珠相关产业链还需要不断拉伸,加强周边领域的研发,包括上游的养殖,以及下游的美妆、药用珍珠粉等。
“目前在整个珠宝行业的消费量中,珍珠品类只占到3%左右,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马飞说。(责编: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