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军的“国际梦”

2017-08-11

本报记者 吕磊


走过欧洲十国,留下了超过2万张照片,浙江商人张铁军并不是摄影发烧友,也不是旅行爱好者,他是在寻找梦想中的那个完美建筑。2017年5月10日,承载这位“翡翠大王”梦想的建筑终于在上海面世。在开盘仪式上,这个以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命名的珠宝城震惊了所有到场来宾。


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


用艺术匠心建设珠宝城


10幢欧式巴洛克风格楼群,用石材和铜雕进行立面装饰,堆砌建筑外立面的大理石达到10厘米厚;300多吨铜雕,1000多件石雕,40多个历史名人雕像,内饰穹顶壁画,宏伟的气势展示了厚重的艺术氛围。有业者称赞,“这不是珠宝城,这是艺术的宫殿”。


光鲜的背后,是张铁军鲜为人知的付出和艺术家般的精雕细琢。他冒着大雪去河北修改泥塑画像;他在福建一个镇一个村地挑选石材;拍出来的建筑照,一张A4纸放不下,就一张张拼接在一起。为了能长期保持珠宝城穹顶上的彩色玻璃的效果,宁愿多花2000多万元,在原有彩色玻璃之上再加一层。玻璃、门窗、雕像,珠宝城的一砖一瓦,张铁军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养育着让其慢慢长大。


以艺术的匠心建设珠宝城,耗费了无数财力精力的背后,正是张铁军的国际梦想。



翡翠大王的“跨界” 



2004年,在上海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张铁军在浦江镇拿下地块。正是在这里,在13年后,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拔地而起。


事实上,彼时的张铁军,所经营的翡翠生意已经渐入佳境。做翡翠的老板去建珠宝城?从启动伊始,“翡翠大王”的“跨界”就让行业里议论纷纷。而随着珠宝城初具雏形,坊间的质疑声音开始出现:张铁军居然这么烧钱来建珠宝城?按照地产的通行做法,做房地产项目的标准是建造快、成本低,以方便后期进行商业销售。但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从拿地到动工再到建成,前后跨度长达13年,投资十多亿元,为此张铁军也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一般企业做项目是时间越快越好,大家问我,你做珠宝城为什么不做更便宜点的?你为什么一定要精雕细琢做艺术?在我看来,上海是世界的窗口,是国际大都市,我们在上海做珠宝城就要用最高的标准。就是要做具有国际领先的文化艺术平台,要用它来承载国际一流的珠宝产品。”张铁军说道。


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极致。张铁军要做的是建造国际一流的艺术殿堂级珠宝城。



国际梦想,家国情怀



按照目前的规划,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总设计面积为12万平方米,将集全球珠宝交易、展示、鉴定、评估、拍卖、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其地上建筑为独栋建筑,按照计划是面向上市公司以整体销售为主,规划用于企业总部办公基地和品牌旗舰店落地。地下三层,一层为2万多平方米的国际珠宝馆,引进包括泰国馆、斯里兰卡馆、缅甸馆、澳大利亚馆等;地下二层是2万平方米的国内珠宝馆,以品类划分,产品以中高端为主,并规划出1万平方米的特色品牌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地下三层是停车场,并设计规划了旅游大巴车位。


“我希望把世界上一流的珠宝批发商引进来,让中国消费者在上海就能购买到国际上货真价实的一流珠宝。”在张铁军看来,几十年来,国际一流珠宝进不了中国市场,正是因为缺少一个合适的平台。“现在香港珠宝展上很多好的珠宝都是内地顾客在买。中国消费者有消费能力,有对好珠宝的需求,国外品牌看好中国市场,希望有好的平台,上海作为中国零售高端市场的代表,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的出现就填补了这一空白。”张铁军说道。


目前,张铁军集团已经注册成立仓储管理公司与进出口公司,上海自贸区给予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的保税政策也已经基本落实。这也意味着今后珠宝城所展销的国外品牌珠宝都将获得保税,产品实现销售才会交税,一举打通了国外珠宝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税收通道。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已经逐步改变,相比价格,他们更看重商家的诚信和产品的品质。”上海国际品牌中心总经理潘团结也表示,目前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已经提出“365天,天天珠宝展,天天3·15”的口号,来打造“永不落幕的珠宝展。”“我们和入驻商家谈,你进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就要遵守我的承诺,要承诺顾客10天内无条件退货。”


“上海国际品牌中心要做好,进来的商家要清楚,买的人也要清楚。我们一直在找优质的商家进驻,要让消费者放心买。”张铁军说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