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首饰进入筑底期

2018-09-16

本刊记者 马佳


在9月11日举行的2018年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白银年会上,汤森路透与世界白银协会发布了《世界白银年会年鉴2018》。据年鉴介绍,2017年全球首饰用银量恢复增加,增长2%至2.091亿盎司(6503吨),其中印度占增量的大部分。但是中国银首饰生产再度走低,下降5%至2670万盎司(830吨)。


年鉴指出,2017年中国银首饰生产连续第四年下降,但趋于稳定。在2013年中国银首饰生产达到顶峰,估计产量为6290万盎司(1955吨)。继2016年下滑17%之后,2017年银首饰生产下降5%至2670万盎司(829吨),与顶峰时期相比累计下降58%。


分析认为,中国银首饰市场趋于稳定,基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中国经济的持续改善,此外,是兼并重组解决了中国银首饰产能过剩的问题,需求疲软以及银行收紧信贷导致一些白银首饰企业破产,经过几年的行业整合,保留狭隘的企业能够分享全部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规模与高峰时期相比大幅萎缩。


由于手镯、手链(单件银含量较高的品类)等传统首饰的要求自2015年以来需求已经下降,这两种品类是银含量较高的品类,因此需求的下降拉低了整个行业的银消费。另一方面,生产商开始集中精力生产利润更高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更加复杂、质量更高,这增加了铑(电镀)的使用以防止银首饰被氧化,这些新产品通常按件销售。


因此高利润银首饰在市场获得认可是非常积极的,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品类付出更高成本,2017年许多首饰加工商的加工费比前一年翻了一倍,因为高质量的首饰与传统首饰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费用,此外,近几年消费者盼望有新的产品出现。


另一方面,用银的纯度显著提高,年鉴指出,在中国高纯度银饰品变得非常流行——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始终认为高纯度的首饰有利于保值增值。


据介绍,在2017年,中国内地银首饰市场的主要特征是重建库存,此前的几年则是努力进行了大量去库存,甚至一些生产商将生产线暂停数月,向更高利润的黄金和铂金首饰转移。因此,2017年补充库存推高了银的需求。但是,2018年银首饰市场正在筑底,对于未来的展望,仍持谨慎态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