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时代记忆: 退伍老兵与花丝技艺的 40 年情缘

2018-12-20

本刊记者 何思璞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过去,我们经历40年的风雨历程,虽然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我们心中对未来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黄金行业,改革开放的春风也为国内黄金行业与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今年的10月16日,被誉为“中国前所未有的工艺美术珍品”的《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在创作诞生20年后,首次面向社会震撼亮相,引起各界一片哗然。作品长256厘米,宽162厘米,高180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件以古典名园建筑为题材的黄金嵌宝细金工艺陈饰品。该作品使用瑞士进口千足黄金60公斤,南非钻石2500粒,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彩色宝石1200粒,珍珠590粒,翡翠210块,近百公斤白玉。在这件巧夺天工的作品背后,却有着两个退伍老兵不为人知的故事。《金玉圆明园大水法》项目的创意者赵凤山,为我讲述了这件作品背后的点点滴滴。


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副董事长赵凤山曾经是一位退伍转业的老兵,据他介绍,他大学时代学习的是对外贸易专业,1977年赵凤山退伍转业后,到深圳蛇口进入中国古典艺术品有限公司担任副董事长。在他担任副董事长期间,看到了一个由北京花丝镶嵌厂制作,以九龙壁为题材的花丝屏风摆件《金玉九龙壁》出口美国, 在当时国内是以500万人民币的成本制作,出口到美国售价为500万美元,这让赵凤山感到震撼,也让他动起脑筋思索,寻找新的商机。


在1989年,赵凤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文艺晚会 ,这次晚会是在圆明园的遗址上举办的,他望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若有所思,想到了之前北京花丝镶嵌厂制作的《金玉九龙壁》。心想,九龙壁都可以走向全世界,那被誉为“东方夏宫”的圆明园,如果以工艺美术品的形式复现出来,岂不是更能震撼世界,这不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商机么。于是,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查找资料,搜集圆明园的设计图纸,但由于种种原因,圆明园被焚毁之前未留下任何详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符合现代建筑学术要求的设计图纸,可供参考的就是寥寥无几的西洋楼铜版图、少量支离散乱的间接资料以及遗址上的残垣断壁,真可谓“有其形无其实”。


接下来赵凤山跑遍了国内多个国家大使馆与博物馆,历时五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圆明园的设计图纸收集齐全了,这五年间他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到了1993年,赵凤山看着自己千辛万苦收集齐的圆明园图纸,下定决心要着手执行这个项目,于是他向深圳市市委、深圳市工商局与金银管理处递交了可行性报告。获批后,欣喜之余赵凤山本着“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再现”的初衷开始组建团队,落实工作。最初的几年间,赵凤山搭建起的团队经过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绘制了近万张设计草图,最终在现代技术与传统观念的碰撞中完成了设计方案,设计难度之大绝非外行人所能体会。那个年代,动用黄金是需要许可证的,直到1996年3月9日,赵凤山申请的许可证才终于获得批准。作为退伍老兵的赵凤山,带着即是党员又是军人的情怀,特意赶在1997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举行了动金仪式,正式开始了他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项目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疑难问题并不亚于起初搜集图纸、构思设计方案的阶段。这件作品的成败不在于资金,材料和工艺,关键是工艺技师们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圆明园西洋楼是中西建筑及园林艺术的结合,建筑主体大多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后期的巴洛克风格,其特点是华丽活泼,富于装饰,如果赵凤山所带领团队完成的作品不能把这些特点完美地体现出来,那就不能称为名符其实的圆明园大水法,也就违背了他的制作初衷,不过这些问题最终都被他们逐一攻克。传说中,凤凰会涅槃重生, 1998年11月1日,曾经被付之一炬成为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也获得了重生。在赵凤山的牵头下,由中国工艺美术集团旗下的北京花丝镶嵌厂完成了圆明园五分之一的场景《金玉圆明园大水法》的设计制作。在这件饱含心血的作品最后的工序顺利完成时,曾与作品朝夕相处的工艺技师们也为他们自己亲手创造的奇迹惊叹不已。


看着《金玉圆明园大水法》的完成,赵凤山落泪了。想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赞叹: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在当时,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圆明园,把它与希腊的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就在梦中尽情想象。雨果叙述的时候已经悲愤地知道,这“一切”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毁于战争。从那时起,赵凤山下定决心,一定要接着做下去,把剩下的五分之四做完,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让人类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曾经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辉煌演绎。


今年65岁的赵凤山,这些年癌症反复发作了5次,经历了80次的化疗,在他身体状况最差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的董事长常留海帮助了他,坚定了他在自己的梦想之路艰难前行的决心和动力。


常留海也是一位退伍转业的老兵,他起初并没有进入这个行业。在2003年,常留海无意间看见街边有人在摆摊卖花丝工艺品,他看到以后十分喜欢,就与摆摊的人攀谈了起来,原来这个人是花丝镶嵌厂的工人,当时厂子经营困难,为了维持生计,工人们不得不出来摆地摊赚取微薄收入。在经过多次了解接触后,常留海得知北京花丝镶嵌厂在1999年转所有制更名为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但因为经营不善工厂面临倒闭。常留海看到当时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的困难后心情复杂,惋惜曾经的皇家工艺落魄于地摊,为了挽救这个古老的手工艺行业,他收购了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


时至今日,这两位老兵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争取在2020年底完成整个金玉圆明园的制作,来迎接2021年建党100周年,为党的100岁生日献礼。赵凤山与常留海期望能带着完整的“圆明园”开启世界巡展,要让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目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被它的魅力所折服。虽然,曾经的圆明园毁于战争,但是赵凤山希望他的“圆明园”能够唤起全世界人民珍惜和平的意识,以此传达“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