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一带一路东风 中意珠宝业界加强交流谋深化合作

2018-10-18

本刊记者/李蔓 任艺璇 徐莉莉


9月,在中华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和深圳市时尚买手协会的组织下,中国珠宝行业文化商务考察团前往意大利,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在商务考察第四站——意大利瓦伦扎市政府,瓦伦扎市副市长马西莫·巴巴多罗(Massimo Barbadoro)为考察团内的每名团员进行了授勋。在此之前的8月,马西莫·巴巴多罗和意大利珠宝工业联合会副主席迪米特里·斯特拉(Dimitri Stella)刚刚结束中国深圳珠宝产业聚集地的考察之旅。


在彼此互访的商务考察中,瓦伦扎市副市长马西莫·巴巴多罗和意大利珠宝工业联合会副主席迪米特里·斯特拉都谈到,钦佩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远见卓识。他们认为,中国是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在中国珠宝业者看来,意大利珠宝产业起步早,更加成熟完善,希望借鉴欧洲珠宝业已经走过的经验。


瓦伦扎市副市长马西莫·巴巴多罗和意大利珠宝工业联合会副主席迪米特里·斯特拉在分别接受《中国黄金珠宝》采访时,谈到了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他们希望两种不同文化碰撞出火花,产生新的价值。


企业不能仅仅单独发展



意大利瓦伦扎市副市长马西莫·巴巴多罗


Q:请您介绍一下瓦伦扎珠宝业的情况?

马西莫·巴巴多罗:意大利瓦伦扎市是意大利著名的珠宝产业聚集地,也是世界知名品牌宝格丽珠宝的加工基地,其总部就设在瓦伦扎。目前,瓦伦扎有30万的人口,60%以上都在从事珠宝行业,一年有近14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占瓦伦扎经济产值的80%。


Q:瓦伦扎的珠宝产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马西莫·巴巴多罗:瓦伦扎200年前出现过一位珠宝精工大师温琴佐·梅尔基奥雷(Vicenzo Melchiorre)和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手工帽制造商博尔萨利诺(Borsalino),这两位大师都是当地人。他们曾前往珠宝盛产地法国,在工作中学习了精工技术及珠宝工艺。温琴佐·梅尔基奥雷把珠宝工艺带回了瓦伦扎。为了纪念他,现在的意大利珠宝精工技术学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就是瓦伦扎珠宝最开始的起源。温琴佐·梅尔基奥雷回到瓦伦扎后对珠宝的精工技术进行了细分,让整个珠宝加工工序更加的简单、快捷。他的徒弟和儿子慢慢开始发展珠宝行业。


Q:工序的划分推动了珠宝生产力?

马西莫·巴巴多罗:是的。温琴佐·梅尔基奥雷将珠宝加工工序细分后,每一道工序变得非常的简单。瓦伦扎虽然是一个小镇,但是居民之间非常乐于帮助,互相合作。慢慢地大家开始了解珠宝行业,制作珠宝。工作坊的形式诞生了一些非常著名、厉害的工匠,他们再把技术传给下一代,将珠宝文化延续下去。瓦伦扎有近800多家珠宝企业都是以小型的、家族的形式存在。很多企业精于高端珠宝的定制与制作,出口到世界各地。卡地亚、蒂凡尼在瓦伦扎也有生产基地。


Q:为当地珠宝产业发展,瓦伦扎政府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

马西莫·巴巴多罗:主要是有两大块。一是帮助瓦伦扎市的珠宝产业国际化。政府会组织一些活动,邀请世界各国著名的珠宝企业和珠宝商来到这个城市。同时也通过珠宝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在世界各地的展会中推广瓦伦扎。二是在教育方面,政府加强对当地珠宝工艺制作、设计和企业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瓦伦扎珠宝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瓦伦扎有著名的珠宝学院,常年为宝格丽等珠宝企业输送工人、工匠,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方针。


Q:您对其他国家和城市的珠宝产业聚集地发展有什么建议?

马西莫·巴巴多罗:瓦伦扎一开始由当地人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商业机密。这需要协会或者政府对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多方合作,不要让企业仅仅单独发展。


创新的企业会胜出



意大利珠宝工业联合会副主席迪米特里·斯特拉


Q:意大利珠宝业出口的贸易伙伴主要是哪些国家?中国市场对意大利珠宝来说,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迪米特里·斯特拉:意大利珠宝业90%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伙伴是美国,大概占到30%的比重。因为要征收海关税,中国内地的占比非常少。中国香港占比约为11%。我们希望以后中国内地能在意大利珠宝出口中占到更多比重,至少能够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


Q:您觉得中国市场与其他国家有哪些不同?

迪米特里·斯特拉:中国市场相比其他国家,差别还是很大的。中国人很友好,中国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市场。我对深圳人的办事效率也非常地震惊。希望意大利人能够向他们学习。


Q:除贸易以外,中国珠宝业和意大利珠宝业有哪些可以合作的领域?

迪米特里·斯特拉:在文化方、企业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可以交流。但意大利人性格比较保守,首先要消除意大利人对中国人保守的心态。双方认识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Q:请分享一下意大利珠宝业品牌推广的经验?

迪米特里·斯特拉:每个企业的产品情况不同。不管是推广的方式,还是品牌产品针对的人群也好,并不会有某个固定的模式。目前,社交软件、时尚博主(时尚界的名人)类的推广方式是意大利比较普遍、流行的。


Q:很多企业想做百年品牌,但在慢慢发展的过程中就消失了。会长认为什么样的品牌最后会留下来?

迪米特里·斯特拉:企业和品牌要有文化的初心。很多东西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淘汰。企业要保持品牌文化的信仰,通过产品传递企业的文化价值。消费者关注产品的故事和文化,以及是如何做出来的、来自哪里。


品牌的国际化走向也很重要。意大利有一些品牌选择比较保守的方式,而没有选择创新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品牌容易被淘汰。一些品牌企业一直以创新为目标,但同时不会忘记这个品牌最初创立的文化初心。这些品牌比较容易走到最后的。


我们所熟知的意大利企业都拥有百年的历史。他们也是从零开始,一步步通过自己的设计、产品来被公众认可,长期坚持做自己的事情。


Q:很多中国企业想了解的不仅是意大利的产品和工艺,还有如何发展和推广产业、品牌。中国市场的珠宝消费总量是增加的,参与的人、店铺越来越多,从业人员越来越有压力。意大利珠宝产业有没有类似的阶段?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迪米特里·斯特拉:意大利从2006年就开始经历了珠宝市场的饱和,但是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珠宝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未来规划。竞争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部分优秀的企业能留下来。














相关阅读